文/张智燕
时下,进口“洋”食品因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而在迅速走红。然而,如何鉴别进口食品的真伪,却是中国消费者急需补上的一课。
目前国内市场上在售的进口食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
二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
三是包装上以外文为主,由国内的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仔细观察,如果外包装上没有标明食品出产地、原料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经销商等信息的中文标识,那就一定不是真的进口食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只有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的食品才算真正的进口食品。也就是说,这三类当中,只有第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
那么,在实际的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应如何辨别进口食品的真伪呢?专家建议:
首先,检查包装是否有中文标签。
因为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和《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办法》,进口预包装食品标志必须有中文标签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此外,标签的内容要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尤其是在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很重要,因为一旦出了质量问题,需要投诉或赔偿,由于生产商在国外,消费者可以去找经销商。
其次,看产品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中国检验检疫”英文缩写的“CIQ”标志。
如果没有“CIQ”标志,消费者有权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
最后,尽量选择信誉度良好、经营规范的实体店铺或网站,购买商品后,应索要并保留购物凭证。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年3月刊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