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释放活力 创新向前

2014-01-03 11:00:03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刘勇

  也许,很多年以后,“2013”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史上的意义才会充分凸显。而即便“身在山中”,我们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这是一个转折之年。

  这一年,两件大事引起世界最大程度瞩目:中国进入“习李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然而,以低成本、强势政府主导为核心特征的中国经济模式,也积累了巨大的社会、经济风险。经济学家吴敬琏就判断: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已几乎到了临界点。

  习李时代,伴随“中国梦”、“克强经济学”成为热词,“习李新政”给中国带来了新气象。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将改革涵盖了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事实上,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题。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种改革路径的变化,大有深意。

  我们知道,改革改变的是机制与利益,而改革的最大障碍正来自于固化的既得利益者。改革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又唯有迎难而上,才能脱胎换骨、凤凰涅。

  此间三昧,放在行业、单位、个人身上亦同此理。需要自省的是,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下,中国这艘巨轮正向着新的目标扬帆起航,我们的行业、单位甚至我们每一个人做好拥抱改革的准备了吗?

  “变”是永远的“不变”。但改革从来都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

  文化部部长蔡武最近在谈到文化体制改革时就说: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创造一种新的体制和机制。

  释放活力,可谓是改革的切入点。以媒体而言,当下,中国的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所遇到的困难是空前的,必须清醒地看到,媒体的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以服务为核心、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将是未来媒体的唯一生存之道。

  问题是,媒体该为谁服务,如何服务,又如何保证这种服务的执行力?这值得媒体人深深思考。

  中国此轮全面深化改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改变,也许需要时日才能显现,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被打下深深的时代改革烙印。无论你是看见还是看不见。

  新的一年马上到来了,看见看不见的改变正在悄悄发生。

  我们能做的,应是主动拥抱时代的这种变革并发起对自己的改变。目标、改革、执行,这样的路线图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当然,改变自己也同样是最困难的。唯有正视自己、找到问题、确定目标并执行这一变化,我们才能焕发活力,大步向前。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3年12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