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创业板“胜利大逃亡”谁为普通股民负责?

2012-11-06 14:26:43 中国质量新闻网

       企业高管在股票解禁之日立即抛售,在股价最高时大宗减持,已成了创业板的一道备受质疑的风景,在创业板成为创富板的同时,谁来为中小股民负责?

    文/袁柏鑫 本刊记者 刘畅

    企业高管在股票解禁之日立即抛售,在股价最高时大宗减持,已成了创业板的一道备受质疑的风景。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11月1日第一批创业板公司解禁开始,创业板公司遭遇减持就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在第一批解禁之后三个月内,解禁公司中的57.4%遭遇减持,以至于有人用“汹涌”这个词来形容创业板的减持。他们为什么减持?如何看待创业板中的减持行为?谁来为中小股民负责?

    “典型”华谊兄弟

    在所有的减持公司中,被称为中国娱乐第一股的华谊兄弟尤为引人注目,在解禁首日,华谊兄弟便遭到了股东的抛售,高管及高管家属成为减持的“主角”。而根据记者调查,截至今年5月,华谊兄弟成为创业板解禁公司中交易量最大获利最高的公司。

    马云是华谊兄弟18名发起人之一,在他出售解禁股份之前,是除公司实际控制人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外,持股份额最多的股东。2010年11月26日,华谊兄弟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份解禁流通后,马云出售300万股股票,套现9012万元。今年5月6日,马云再次减持1109.16万股,套现1.77亿元。至此,马云通过减持华谊兄弟套现已达2.6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身兼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的马云同时也是华谊兄弟的高管之一,据媒体报道,按照马云自己的解释,套现华谊兄弟2.67亿元是“为了改善个人生活”。而这句略带戏谑的“改善生活”几乎成为一句口号式的理由。

    在华谊兄弟董事会秘书胡明看来,马云具有多重身份,他对于华谊兄弟的注资,可以看做是投资者的资产投入,获取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不过,按照2010年11月26日30.04元的交易价格计算,马云300万股的套现金额高达9012万元,相较其不足1000万元的入股成本,盈利已近10倍;若算上剩余2464.8万股零成本持股市值,浮盈超过百倍。

    马云这位副董事长“醉心投资”,其他人也纷纷效仿,从金牌导演冯小刚、张纪中,到分众传媒总裁江南春,在华谊兄弟限售股解禁后,无一例外地选择大比例减持。甚至于华谊兄弟监事会主席谭智的太太孙晓璐,监事虞锋的母亲王育莲,公司监事的赵莹等人纷纷亲自上阵减持,华谊兄弟便遭到了股东的抛售,高管及高管家属成为减持的“主角”。截至到2012年5月10日,华谊兄弟成为创业板解禁公司中交易量最大获利最高的公司。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中心副主编王岩告诉记者,此次华谊兄弟减持的总金额大约在7亿,涉及到7人。在胡明看来,之所以能够创下这个记录是因为华谊兄弟的市值高,她觉得,与目前创业板90亿的市值相比,7亿元的套现总量也并不是很大,而且认为创业板本身就具备了让大家迅速致富的功能。

    而在这些公司高管减持套现的过程中,公司内部也认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在众多艺人、创业股东纷纷减持华谊兄弟的同时,公司财务总监徐佳也加入了减持的队伍。作为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核心成员,财务总监不但掌握着上市公司的准确财务数据,也对公司发展战略了如指掌。如果说众多大牌艺人的集体减持是出于个人利益进行的套现行为,那么财务总监徐佳的辞职则显得耐人寻味。2011年11月9日,徐佳通过连续竞价交易减持华谊兄弟4.5万股。12月1日,作为公司财务总监,徐佳突然一纸公告宣布辞职。

    胡明与徐佳关系亲密,徐佳曾长期是胡明的下属,胡明认为,徐佳并不是为了卖股票而辞职,而是为了能够在职业上寻求更高的发展,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才会离开的。

    但实际上,据记者了解,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高管每年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能超过自身持有数量的25%;在高管申报离任6个月后的12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得超过自身持有该股份总量的50%;12个月期满后,将全部解锁。这也就是说,高管在职时,若准备卖出所持股票,其所在公司需要上市满一年,而且每年不能超过25%;如果离职的话,半年后就可以卖掉50%。因此,对高管而言,套现最好的选择是上市半年后就辞职,当辞职满半年时,公司也上市满一年,就能多卖25%的持股。方正证券研究所总监赵伟认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大股东、总监干是最了解上市公司的,他们会精打细算,比较减持和工资加奖金收入,而不会盲目地为了减持和辞职。

    而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创业板离职高管共计495人,其中有62人减持股份,占离职高管总数的12.52%。套现应该成为最为直接的理由。

    套现金额超利润1/4

    无人提及股民利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减持与辞职同步,高管人员最大程度上获得了利益,却没有一人提及应该对公司和股民承担的责任。而这种情况并非华谊兄弟独有,其他的创业板公司同样具有类似的表现。

    如北京乐普医疗。1999年6月,蒲忠杰回国创业,成立了北京乐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十年之后,乐普医疗登陆二级市场,蒲忠杰的财富随之膨胀,在上市首日,凭借所持6043.67万股获得38亿元身家,稳坐创业板首富的位置。2011年3月23日,他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乐普医疗流通股15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12.4%,占乐普医疗总股本的5.33%。按交易均价24.89元计算,其套现3.73亿元,是当时创业板首批解禁高管中的套现王。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蒲忠杰减持后几日,乐普医疗就发布了2010年年报,显示营收7.7亿,净利润4.1亿,分别同比增长36.25%和40.47%。蒲忠杰选择此时带头抛售令外界大惑不解。消息一出,股价随之狂跌。与华谊兄弟不同的是,从公开信息中无法查询到蒲忠杰减持的原因。

    为此,记者走访乐普医疗住所地昌平,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总经理蒲忠杰近期一直在外地出差,无法接受记者的采访。那么,蒲忠杰减持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方正证券研究所总监赵伟认为,作为最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的总经理,预测了公司市场行情的平淡低迷,减持套现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但其在27块6毛5左右的减持价位再也没有出现过,却不得不令人感到诧异。

    位于成都市的吉峰农机,上市之初被称作农机行业的“小苏宁”;股价一度创下20个交易日8个涨停板的惊人纪录;继2009年实施“10转10派2元”的高转增分配方案后,2010年又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10股。公司股价也在这一利好刺激下急速拉升。然而,就在中小投资者欢呼雀跃,以为高送转行情即将到来之时,却遭到机构连续卖出,与此同时,公司高管也选择了减持套现。自2011年1月20日至今,公司四名高管及高管家属减持31.5万股,套现上千万元。据《投资者报》统计,自2010年11月1日限售股解禁以来,截至2011年2月14日,吉峰农机共有6名高管和3名高管家属抛售了公司股份,累计抛售约240万股,套现7985万元。

    在吉峰农机董事会秘书刁海雷看来,吉峰农机之所以出现这么大范围的减持,与股东和高管的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上市之前,来自农村的一些个体经营户缩减了关于家庭的资金安排,而现在通过上市股票这一捷径,来实现家庭的一些安排。

    在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听到了改善生活这样似曾相识的说法,而对乐普医疗的高管在股价最高值时套现的精准手法,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而根据记者调查,创业板开板以来仅仅高管减持就达到41亿元,接近去年全部创业板上市公司创造利润的四分之一。这种情况正常吗?

    管理层不再与中小投资者风雨同舟?

    如果各公司高管们给出的“改善生活”理由不能服众,那么,他们大手笔减持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中心副主编王岩的统计,从2010年创业板有公司解禁到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减持套现41亿元,这还仅仅是高管减持,不包括机构及高管家属等持股者。业内人士指出,最关键的是,这41亿元是建立在创业板板块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资三高的泡沫基础之上的。

    方正证券研究所总监赵伟认为,迅速致富的高管们,面对的是一只只价格虚高的股票,华谊兄弟面临的恰恰就是这种情况。他拿船长和船的关系来比喻企业与高管的关系,面对手中虚高的股票,了解公司实际情况的高管们自然会第一时间选择减持。有说服力的一组数据是,2009年,中国电影业票房总收入是62亿元,当年华谊兄弟上市,上市时的市值是100多个亿,也就是说将近翻倍,所以整个市场是被高估的。

    赵伟透露,根据他们的研究,减持集中出现,原因之一就是持股高管担心自己的持股终将价值回归,那时的股价市值可能将大幅缩水,因此做出了最符合眼前利益的选择。公司高管抛售股票,通常意味着,管理层不再与中小投资者风雨同舟,他们对股票的继续增值已经失去了信心,由此对股市的长远发展将发生深远影响。

    前面提到的41亿元,还仅仅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直接减持套现的金额,而根据统计,如果全部计算在内,截止到今年5月20日,创业板净减持达到135亿,而在记者的采访中,所有在减持榜上名列前茅的公司主要负责人都不愿意接受采访,那么对其它创业板公司来说,减持到底意味着什么,创业板高管将来还会持续减持么?

    记者调查发现,也有例外,与多数公司通过减持胜利大逃亡的心态相比,也有公司的最高决策者没有选择减持套现路径。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2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2011年净利润超3个亿,获中国装备制造业年度创新奖。在公司高管人员中,也有人减持了部分股票,但公司最大股东、董事长文剑平持有8228万股股票,至今也没有减持一股。   

    但也有创业板上市公司负责人认为,高管是否能够坚持持股,还要取决于公司状况,不能完全用上市套现来理解。2010年2月26日正式登陆创业板、国内首家上市的公共关系企业“蓝色光标”传播集团董事长赵文权说,如果公司的经营状态是正常的话,很多时候减持不减持只是个人选择,如果公司经营业绩不好,大家对这个公司没有信心,很多人首先会选择离开。

    2011年解禁后,蓝色光标公司也有创始人选择了抛售套现,但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每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以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登记在其名下的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B股为基数,按25%计算其本年度可转让股份法定额度(按照A股、B股分别计算);这样的规定确实也会直接影响着高管们的减持判断。

    如何规范减持行为?

    那么,在专家们看来,创业板市场为什么出现如此密集的高管减持,又如何规范减持呢?财经评论员侯宁认为,除了一些公司在包装上市后高管由于了解公司实情急于套现离场外,外部经济环境恶劣也间接诱发了高管的减持套现行为。

    侯宁说,目前整体全球都处于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期间,导致很多人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这样的以高科技、创新产品为核心的公司,对它的未来心里头不确定。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些高管们还可以坚持,现在他们心里不确定,导致他们现在想提前高位套现。现阶段创业板频繁的高管减持,犹如给中国股市喂下了一颗毒丸,这严重影响了大家对创业板的信心。反过来看也影响广大股民对中国股市的信心。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事件。侯宁建议把整个上市公司高管持有股票的时间段再延长,由目前的18个月、12个月比如延长到24个月或者三年左右。一般有信心持有自己股票三年的高管,往往是真正参与公司经营活动的高管。他们既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也有信心跟公司共存亡。

    还有专家认为,在完成上市这个“惊险一跃”之前,这些创业板公司都还是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与辛劳的,企业高管因减持套现备受公众指责之际也应该理性思考,他们获取的非常超额收益,其根源并非在上市公司本身,而是制度设计的缺陷让他们迷失在资本盛宴中,安然享用超高溢价。但不管怎么说,近来几十位创业板公司高管为套现而大规模辞职的现象,确是实业家们集体输给资本泡沫的现实“杯具”,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年8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