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东南闽商中小企业

2012-06-21 14:27:1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坚守务实精神

——“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东南闽商中小企业

    文/本刊记者  汪仲元

    闽南文化地理中,泉州自古为重镇。而在中国商业地图上,也是如此。泉州早在南宋时期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商业文化一脉传承,绵延至今,在如今这个东南产业集群中,涵盖了服装鞋帽,机械制造,食品,酒类等几大产业,尤其是服装和鞋业最为突出。自主品牌中叫得上名字的几乎都出自这里。

    一直被假冒产品困扰

    古语云:衣被天下,道出苏杭地区在中国服装和织品业中的重要地位。如今,这个词或许应该用在泉州身上。劲霸,七匹狼,富贵鸟,九牧王,安踏,361,别克,从正装到皮鞋,从夹克到运动鞋。自主品牌中稍有名气的品牌几乎都在这里。其中,运动鞋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更是全国之冠。

    闽商文化中,诚信和交朋友是核心词汇,离开这两点,任何商业合作都无从谈起。记者遇到的几位企业主,不约而同地都将“朋友”这个词放在嘴边。初次见面,他们不会和你谈可以做什么项目,挣多少钱。而是闲聊慢侃,边喝着茶边寻找彼此的共同话题。在酒桌上更是如此,三杯下肚,顿时显露出不输北方人的豪爽。如果通过交流和酒局认可了你,那么其他的一切好谈。看似慢慢悠悠的节奏中,蕴含着闽商对未来可能伙伴人品的考察和关系的解读。对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商业大都会的快节奏,他们时常表现得并不理解。一位企业主就对记者说,在他们这里,一天出去可能谈不成一件事,但会一路拜访很多朋友。不像北京,没有事基本不会出来坐坐,一是没这个耐心,二是城市太大也不方便。

    记者探访的第一家企业是位于泉州下辖的晋江城区内的制鞋企业。企业在当地并不算大,千万资产,工人几十名。由于晋江城市大发展,到处是拆迁的景象。这家鞋企的厂房刚被拆迁,正等待搬入新的工业园。暂时在晋江纷乱的市区一隅拥有一个小楼。记者得知,政府新批下来的地约有三十亩,其中十亩已经有了可以盖厂房的文件,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打算先把厂房建起来,地方上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关系。这里一天可以生产上千双鞋,记者到时正好是午饭时间,流水线上值班的工人不多,一个质量监督人员,坐在生产线的最后一道关口,凭肉眼挑出有毛病的鞋子。有一只鞋子的鞋扣上有未清除干净的塑料毛边,被她发现后挑出来后扔在了身边的篮子里,而篮子里已经有两双鞋,这是一上午的不合格产品。

    生产这种鞋的企业在国内还不多,全世界要属德国的一家企业最有名,这家德国品牌的鞋在北京大商场一双卖上千。而他们做的同样的东西卖三百,企业主吴总说,其实原料和工艺都差不多。他非常有自信地宣称,全球做这种鞋子,德国那个品牌是老大,他们是老二,而在国内他们就是老大。鞋的主要原料软木是葡萄牙进口,整块压成鞋身,鞋扣固定技术也是独有的。鞋身分三四层,每层都有讲究。吴总告诉记者:“我们虽然不算大品牌,但也被假冒伪劣产品困扰”。这些仿冒的产品用料简陋,鞋身就一层,软木也是用木渣压成,但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由于企业小,名气小,所以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原料和工艺究竟好在哪,这让他们很苦恼。

    在泉州当地,大大小小的鞋企有上千家,本地的鞋企对于外来订单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个大单子就有可能解决小企业一年的问题。吴总说,一次北京要下来一笔五万双鞋的订单,各家都跃跃欲试,都派了人去厦门机场接客户。但有一家企业的业务员比较机灵,直接花了五百块钱跟机场门卫打通关系,把车开到停机坪接走了客户。同时为了封锁消息,并没有将客户带回晋江,而是直接安置在厦门的酒店里。等到别的企业还在互相打听消息时,这笔单子已经完成了。吴总侃侃而谈的背后,透露出当地鞋企生存的不易。

    交不完的朋友 喝不完的茶

    华哥拥有一家小型农业机械厂,看起来颇具江湖气,体型悍,带着金链子,面无表情地烧水,泡着福建的功夫茶。一般在泉州一带跑企业一天下来几十杯茶是很正常的。不管对方是否欢迎你,茶是一定要喝的,这类似一种条件反射,如果不喝就觉得你不够朋友,什么也别谈了。华哥话不多,但偶尔笑起来却很豪爽,一杯滚烫的茶水端起来,在记者惊讶的眼神中一饮而尽。

    华哥的工厂主营小型农用机械,厂房不大,和办公用的几间平房同在一个院子里。办公室大门洞开,从总经理室直接就可以看见厂房内正在组装的机械。这家工厂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类似华哥:身板厚实,装扮洒脱不羁。坐在总经理室的沙发上,听着相隔不远的车间传来的组装机械声,华哥告诉记者,他们的一台小型农业机械售价约10万,用途很广,农村的果园,农田,建筑,修路这些大型机械由于地形和交通所限难以发挥作用的地区,都是小型机械的用武之地。今年的销路不错,到三月份为止,各种机械已经销售了100多台。记者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一年下来几千万的销售额是没有问题的。就在我们谈话时,前来洽谈合作的业务员也来了,默默地坐在一旁,等着我们谈话结束。

    华哥聊天使用两种语言,普通话和闽南语。和记者说普通话,吩咐手下人以及和当地人打招呼用闽南语。看得出,由于企业的势头好,他的心情不错,经常和人用闽南语开着玩笑,简短的交谈中也透着办事雷厉风行的特征。喝茶聊天中,最初的陌生感已经消失,华哥很豪爽地和记者侃侃而谈心中的目标。关于企业的发展,现阶段华哥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将自己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来买自己的产品。所谓的产业升级对于华哥的企业来说似乎并不急迫,按照目前的产品销量,短时间内还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他对当地几家较大的机械重工企业的宣传都有所了解,他说,别人做的他也能做,未来想把自己的企业广告打到中央台农业频道甚至一套二套去。

    手上沾着机油的董事长

    小宋经营着一家给出租车提供LED灯的企业,他本人不过三十出头,继承的是家族企业,但对营销和企业管理都不太参与,而对产品技术和研发更感兴趣。坐在大班桌后,聊天时的他表情生动,手上还粘着刚在车间忙碌时弄上的机油和污迹。谈到自己的企业的生存环境,他比较庆幸的是竞争者绝对数量较少,但因为这个行业针对的面比较窄,所以一定的竞争还是存在的。基本一个城市的出租车顶灯和广告灯,只要和当地运管局谈好了,业务就都拿下了。像北京的业务就一直是他们在做,而一些新兴城市新开展的出租车业务,也是他们未来很大的一块市场。在总经理办公室的隔间,一个架子摆满了他们企业的产品,在上面几乎能看到所有曾经见过的出租车顶灯,装饰灯和广告灯。在记者参观产品时,小宋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对各种产品技术和款式非常熟悉。

    对于自己的产品,小宋非常有信心,因为行业内企业本来就不多,自己的技术和质量在其中绝对是有竞争力的。但谈到进入市场时遇到的问题,小宋就不那么信心十足了。由于他的企业都是和各地政府部门对接,所以打起交道来并不容易。但他们做的就是这一行,也没办法。

    爱拼才会赢?!

    在泉州,只要你有当地的朋友,基本都会教你一句闽南话:爱拼才会赢。这句因歌词走红全国的口号在当地却是随处可见的性格。闽南人信奉这句话,曾因这句话而骄傲,但在现在的闽商中,对这句话的理解却因为年纪和视野的不同而产生了大相径庭的观点。

    老黄是一家有机红酒企业的老板,记者看到他时,他正悠闲地坐在自己的门店里喝着茶。和当地一般企业不同,他这里不仅有茶,还有酒。老黄最初给一家国内知名红酒品牌做代理,挣钱并不算少。但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源,为什么要给别人打工。我就是拼出来的,别人做的我也能做,我要有自己的牌子,老黄的话语里透着闽南人敢闯敢拼的精神。如今老黄的连锁店开了不少,酒的知名度也有了。他指着桌上一瓶自产的高级红酒说:这瓶酒在北京卖到了一万八,在我这里卖五百,虽然价格差很多,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炒作。我敢说我这酒不比小拉菲差。

    老黄的店铺除去酒,最显眼的就是一个摆满各种证书和奖牌的架子,在四处宣传品牌的过程中,还被人利用某知名电视台之名骗过几十万。谈起这件事,老黄至今气郁难平,虽然被骗了,但牌子好歹是买来的,不挂上又觉得亏了,“成了我帮他们做宣传了”。老闽商认大牌,只认同传统广告渠道的意识不仅是老黄独有,连当地的安踏,361度等大企业也是如此。找明星代言,上国内最好的媒体,参加奥运会的赞助等,出手就是大手笔。而对网络等新兴渠道兴趣不大。就因为这样,当地商人被骗的不少,连当地一家著名的运动鞋生产商也刚刚经历这种事:花费不菲找某明星给品牌做代言活动,结果说好三场只来了一场。实干,敢拼;但同时认牌子,讲面子讲排场,是老闽商的特点。

    小李比较年轻,刚刚三十出头,父亲经营服装业。他初中刚毕业就被父亲要求出来闯。“我当时学习挺好的,读下去的话可以考一个不错的高中。”至今谈起,小李还是有些遗憾,他觉得现在吃了不少文化欠缺的亏。他坦言,老闽商敢拼敢闯,但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有的人基本不会讲普通话,这对于将生意做大是个致命的障碍。“闽南人讲爱拼才会赢,但光讲这个,我觉得也不行。”对于当地企业讲面子撑排场的宣传方式,小李也有看法。他认为,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手段比较单一,方式比较陈旧。如果生意做大了和别人接触起来也显得比较土。

     职业经理人的尴尬

    泉州当地企业众多,有经营不错的就有面临困境乃至破产的。记者随着熟悉当地企业状况的朋友一路经过工业园区,他一个个指给记者看:某家企业经营不善,大部分厂房都卖了,现在只能靠出租剩下的厂房维持;一个老板,原来交游广泛,但后来得罪了地方上某领导,弄得人进了监狱,花了好几千万才出来。现在大不如前。有的企业实业做得不错,后来转而去搞房地产,没有成功,导致原来的产业也无法再做下去。还有一家箱包企业,本来做得不错,但老板“脑子坏了”,投钱去搞卡通动漫,想打造自己的卡通形象代言,结果没成功,垮了。

    他介绍说,泉州当地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家族经营,管理和运营不太规范。在当地,职业经理人是个颇为尴尬的职业。一方面,很多企业主需要他们用现代化的方式来替自己打理企业,另一方面,又不敢放权。有的企业一年之内换了好几位职业经理人,到最后每一位都是被解聘的。职业经理人堪称当地流动性最快的几个职业之一。

    同时,即使职业经理人能在企业站住脚,但传统企业过于依靠关系和人脉而非现代管理手段和运营的习惯,也往往使得这些具有现代企业精神的职业经理人们无所适从。如同前面提到的那个得罪领导而获刑的老板,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根本无法扮演应该有的角色,而是沦为社会关系和靠山的附庸。

    产业升级:政府重视 企业观望

    各大产业集群在泉州组成了中国轻工和食品最为重要的基地。在温州连续爆发危机后,泉州的闽商开始庆幸自己恪守传统带来的好处:踏实谨慎,紧靠实业。这些特点使得泉州在刚刚过去的风潮中没有成为第二个温州,但在整个中国都面临的产业升级问题上,泉州面临着压力,但也有着迷惑。

    不止一家当地企业主告诉记者,泉州市政府对于当地产业升级十分重视,不但组织企业召开研讨会,讨论未来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还广泛联系媒体,对泉州的产业走向做深入剖析和引导,意图为产业升级之路做好铺垫。

    但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产业升级似乎动力稍显不足。泉州产业集群概括起来以“衣食”为主,既不是高科技企业,也不是对新技术和效率需求特别大的类型。再加上近两年来以运动鞋和服装为主的泉州企业无论在市场还是在口碑上都获得了一定的突破,多年的品牌和市场积累实践使得这些自主品牌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针对国人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运作,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这些企业事半而功倍。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记者即将离开时在一家酒店大堂看到,某著名运动品牌的2012伦敦奥运订货会正在这里举行。

    奥运,是世界所有运动品牌共同的秀场和节日。大场面无人不爱,但喧嚣过去,归根到底,决定企业生存和延续的,还是产品本身。闽商文化影响下的泉州企业,依旧必须在中国大的产业转型背景和闽商文化传统的对撞之间做出各自的选择。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年5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