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洋人来华打假陷入尴尬

2012-06-13 09:14:15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本刊记者 刘  畅

    沸沸扬扬的“意大利官方机构来华打假”近来成为广受关注的新闻热点,而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调查发现,涉事企业对此反应不一,或“理直气壮”,或扮“无辜”,或忙着“毁灭证据”。同时,在意大利方面先后向中国官方提交了30个涉嫌“假冒意大利品牌”后,“老外打假”似乎陷入了僵局。

    “打个意大利的牌子,产品才好卖”

    “博西尼 BOSNIA”(家具、橱柜)是被意大利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认定的“假冒意大利品牌”之一。意方向中国官方提交的材料显示:

    该公司在其宣传手册、官方网站、名片印制等多处反复使用“BOSNIA意大利奢华橱柜”、“意大利博西尼橱柜”、“博西尼橱柜源自意大利”等字样,明示该产品来自意大利。并称,经销此产品由“意大利博西尼橱柜国际有限公司”授权。

    实际上,从北京市工商局网站上查询到的“北京法迪尼工贸有限公司”的企业类型为“自然人独资”的一人公司,无任何外资成分。所谓的“意大利博西尼橱柜国际有限公司”在意大利并不存在。

    从其网站所声称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其产品与意大利的联系,仅为“引进了德国和意大利的生产线”,并且使用意大利生产管理软件而已。产品为其自产,并非来自意大利。

    “博西尼”在中国注册了商标,注册号为6396874,所有人为“北京法迪尼工贸有限公司”,在意大利“BOSNIA”并未注册商标。

    由此可见,该“博西尼”为中国品牌,却四处虚假宣传产品的产源为意大利,欺骗消费者的同时也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3月22日,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这家位于北京大兴黄村镇周村的“意大利博西尼橱柜国际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赵家明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奢华”背景:

    “我们做橱柜十几年了,2000年就开始做,原来叫雅居,从2010年开始用博西尼这个品牌。”

    “做得好好的,为什么换名字呀?”记者问。

    “雅居是国产品牌,博西尼是意大利品牌,能比吗?”赵家明说。

    据介绍,为了“提升产品品味”,一直生产橱柜的北京法迪尼工贸有限公司决定给自己起个洋名。他们于2010年抢注了“博西尼”这个品牌。而之所以取名“博西尼”,一是跟知名橱柜品牌“博洛尼”相似;另外,这是个意大利名字,可以显得自己产品跟意大利有关。

    记者发现,在“博西尼”官方网站上,处处强调其“意大利”血统——“在世界艺术之都——米兰,博西尼率先发起厨房革命,驾驭‘品味厨房’的全新生活方式,引领未来生活。其米兰的高雅、时尚、浪漫格调随即风靡整个欧洲,受到广大品味人士的倾情热爱!”

    “2010年,意大利博西尼橱柜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引发了巨澜般的轰动。它集合了意大利米兰设计理念和中国的制造优势,斥巨资在中国北京大兴区建造亚洲一流橱柜工业园,公司拥有最先进生产设备以及意大利全自动生产线,并引进意大利KAMA(卡玛)公司生产管理软件,打造了一个年产能超过10万套的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橱柜生产基地,凭借稳定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力,将在全国建立5000家加盟店,全国100个加工基地的庞大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为广大消费者践行‘意式品牌,中国价格’的承诺!”

    记者在博西尼位于大兴的生产基地看到,这里占地数十亩,有三、四个车间,车间里面散乱地堆满了木材和加工机器、木板材料等,几名工人正在加工橱柜各个配件,车间的设备也不像“博西尼”官方网站上所说的最先进生产设备和意大利全自动生产线……

    “博西尼”究竟是如何贴上“意大利”标签的呢?

    赵家明笑着告诉记者:“我们从没说我们‘产自意大利’,我们是说‘源自意大利’。我们的生产工艺和设计是意大利的。”

    当记者问及有哪些意大利工艺时,赵家明说,“我们这些产品的外观和设计都是按照意大利的风格来设计的”。

    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的厨具不是意大利的品牌,“跟意大利没什么太大关系,”但设计理念来源于意大利,是意大利的风格。“要起肯定起个好听的名字,我们要做品牌的,要不然加盟商他们怎么做生意啊。”

    当记者表示这样有可能误导消费者时,对方却称网站没有直接说“博西尼”是意大利的品牌,只是说源自意大利,“没有误导消费者”。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南方好多公司都起个外国的名字在内地销售,哪个公司不骗人?”

    赵家明坦承,“博西尼”这个品牌在意大利是卖琴的。“不过我们在中国抢注了‘博西尼’的商标,就算真的博西尼来中国,要是进军橱柜产业,也不能用‘博西尼’的商标,因为根据《商标法》规定,我们已经注册了,你就不能再用。你看苹果在中国就不能用IPAD,因为深圳唯冠抢注了。”

    赵家明说,他们公司是意大利的品牌,但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中国政府规定,我们不能挂意大利的牌子,在香港那边注册公司就能挂。

    南方很多品牌都是这样的,中国就这么玩的,包括达芬奇,不就是打着意大利的牌子嘛。咱们这个时候,国人就是喜欢崇洋媚外。打个意大利的牌子,产品才好卖嘛!”

    当然,如果和加盟商签合同,赵家明说,尽管挂意大利的牌子,但签合同得用“北京法迪尼工贸有限公司”。

    在“意大利博西尼橱柜国际有限公司”的橱柜展厅里,记者看到一排有关部门授予的奖牌和认证,有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颁发的“中国3·15诚信企业质量信誉服务AAA企业”,中国家居建材装饰协会颁发的“中国橱柜十大品牌”等。

     涉事企业的不同反应

    也有企业否认自己的“意大利品牌”身份。如“圣·马可 San Marco钟表”。

    生产“圣·马可 San Marco钟表”的深圳市瑞朗精密计时有限公司在其官网上的品牌介绍为,“马利安奴先生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钟表世家,他在令人赞赏的瓦莱学校完成了他的学业。在钟表界经过二十多年服务后,成为钟表研发自由人……来到中国后,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珠海游历,直到结识另一位瑞士深造归来的钟表制造专家,始落户深圳……现在,他成为品牌圣·马可的首席设计师,并专门为圣·马可品牌设计其意大利式的时尚风格。”但当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该公司,询问圣·马可是不是意大利品牌时,工作人员称该公司“从来没说过自己是意大利的品牌”。

    类似情况还有“意大利托斯卡尼香港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经查,这家公司在香港实际并无注册信息,而是北京市的一个皮具公司。当记者问到该品牌与意大利有什么关系时,工作人员解释称他们从未宣传自己这个品牌是意大利品牌,“可能是我们有一个国外的名字,这方面对客户有一个误导,以为是意大利的品牌……我们是国内品牌,但是有国际品质。”但这名工作人员强调说,皮包箱包类的产品,国外的制作工艺比较好,起“洋名”更能迎合消费者心理。

    还有企业开始删除和“意大利”有关的信息。如广州市荣威手袋制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欧柏斯”箱包。

    意方提供的材料显示,该公司在展会的宣传册、网站、商品中,均称“欧柏斯OBOSI”商标“源自于意大利品牌”,而该商标在意大利未注册,仅在中国注册了“欧柏斯 OBOSI”商标;该公司还声称欧柏斯产品由“意大利欧柏斯(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监制(见于其网站首页),且该公司1988年成立于意大利米兰,而此公司在香港无任何注册信息在案。

    但记者3月22日登陆“欧柏斯”公司网站发现,其已经撤销了所有跟“意大利”有关的字样。

    更有企业坚称自己是“意大利公司”。如“意大利普吉尼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意方认为其不实信息为:1.该公司在宣传手册及网站上宣称此公司为国际知名意大利企业,而该品牌及公司在意大利均无人知晓亦无注册信息。经查证,“意大利普吉尼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香港公司,2005年11月5日才在香港成立。2.根据“普吉尼Pochini”在中国的商标注册信息,所有人多为“杭州纳图家居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袁兴君,“Pochini”商标在2010年7月5日才在意大利获得注册(迟于该商标在中国注册的时间),所有人为中国公民Yuan Xingjun。可见该品牌并非所宣称的“著名意大利商标”,而是完完全全的中国品牌。

    不过,该公司工作人员坚称自己是意大利公司。记者进一步询问时,对方却说不太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外中国打假”陷入僵局?

    记者了解到,外国政府派员在华“打假”,尚属首例。有分析人士认为,动因疑与轰动一时的“达芬奇”事件有关。

    意大利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北京工作室负责人Giovanni de Sanctis曾表示,“这些品牌在意大利并不存在,因此没有来自意大利的‘受害者’。但这些品牌泛滥于中国市场,伤害了意大利的国家形象和‘意大利制造’的形象。因此,意大利政府决定进行调查。”

    在意大利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北京工作室提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材料中,意方这样解释其打击“假冒意大利品牌”的“动机”:“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一些企业,或不实宣称其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为意大利,或冒用滥用意大利国名、意大利知名地名相同或相似的名称,甚至意大利国旗等标识或图形。其行为首先损害的是广大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并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损害了中国同行业其它企业的利益,扰乱了中国的市场秩序。其次,这种行为损害了意大利商品或服务在中国市场的信誉,严重伤害了意大利的国家形象:我们不希望广大的中国消费者,通过不实的信息和扭曲的方式来认识意大利制造。”

    从2011年7月1日开始,2011年10月18日、2012年2月29日意大利方面先后三次向中国官方提交了涉嫌“假冒意大利品牌”的30家企业案例。

    记者了解到,2011年7月4日,首批投诉材料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转给了国家工商总局。3个月后,国家工商总局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将处理意见函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信函中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商标总局已驳回了其中两个品牌的商标注册申请,至于其他一些品牌在商标使用中自行添加意大利地名的行为,“意方可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投诉”,一些品牌宣称其为意大利品牌或意大利企业的问题,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需由有管辖权的工商机关依法调查后予以认定处理”。

    后两批投诉,意方至今未得到回复。而其又陆续发现了三四十个“假意大利品牌”,近期将再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投诉。

    在前三批共30家涉假企业中,在广东、北京两地注册的企业集中。据法制晚报报道,广东省工商局的工作人员称,对于意方在华打假的事情,“尚没有接到通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意方查出中国企业涉嫌违法,工商局会根据情节主动出击,进行查处。而北京市工商局宣传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意方来华打假一事不太清楚。如果意方到工商部门举报,他们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但不会主动出击。

    让“老外”感到为难的是,“工商总局让我们直接去各地工商部门投诉涉假企业,我们还没去。我们觉得,一个一个地投诉工作量大也太繁琐,还不如集中到一起再去投诉。”

    有管辖权的当地工商部门查处,政府主体不合适,权利人不合适,“可能因为不太了解中国国情,老外这么打假可能陷入僵局。”山东众成仁和(淄博)律师事务所律师于启光认为,“意大利政府方面作为主体来投诉中国企业假冒意大利品牌并不合适。”

    他分析,如果是中国市场上有假冒意大利企业品牌的情况,意大利政府方面可以在得到意方企业授权的情况下,代为打假,但实际上不是这种情况,那么意大利方面以政府作为权利人进行投诉就不合适了。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年4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