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以“监管创新”消除市场潜规则

2012-06-13 09:10:31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箫  兵

    1月初,上海市质监局对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的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包括广东容声电器等在内的品牌,在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能源效率等级”项目中不合格,被判定为质量问题严重。据媒体广泛报道,虚标能耗等级在家电业非常普遍,已经成为潜规则。

    能耗虚标也的确是老问题了。此前包括春兰、志高等一些品牌企业同样被爆出类似问题。而企业之所以虚标能耗,无非还是对利益的追逐。以空调为例,尽管实际耗电量能源效率一级比能效为三级的产品,“就跟百米赛跑一样,跑第一跟跑第三就差那么0.02秒”,但前者的市场价比后者贵一千多元,这对于低利润率的家电产业来说,无疑极具诱惑力。

    另一方面,一些家电下乡产品,企业虚标能耗则是为了骗取国家补贴。

    我国《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运行模式,生产厂家自行递送样本参加检测,对检测者是否是第三方机构也并没有做硬性规定,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在企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因此,能效标识事实上是企业的一种“自检”。

    有观点据此认为,能耗虚标反映出此检测制度不够合理。但这种说法实际不太科学。就像2011年9月曝出的哈药弱碱水“超标门”,其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后,有人质疑食品抽检制度一样——为什么不全部强制检测?殊不知,抽检费用高昂,全检是对社会成本的巨大浪费。可供参考的抽检费用是,以奶制品检测为例,据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员李长皓透露,他们全年要进行6450批次的抽检,检测一批样品的费用就要几百到近千元不等。而全国各地像他们这样的检测中心有40多家,产品全部检测,费用会大得惊人。

    也有观点认为,能耗虚标现象主要源于违法成本太低。根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如果企业虚标能效牟取暴利,一经发现,受到的处罚仅仅是“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的确,中国在“惩罚性赔偿”方面步履缓慢,这也是大陆法系和欧美法系的重要区别之一,但这很难改变。

    还有观点把板子打在“多龙治水”的相关部门监管漏洞上。出现问题,当然说明政府监管有漏洞。但实际上,就算是“一龙治水”,监管漏洞也不能避免。以基层的区县为单位观察,工商质检等部门所有员工加起来也不过几百人,就算他们不吃不喝也监督不过来天文数字的市场产品。换一个角度考量,他们也不过是产品质量方面的“警察”,有消费者报警,该拘留拘留,该逮捕逮捕罢了。

    最应该被打板子的是担负主体责任的企业,但在当前潜规则盛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吃痛不记打”的现象也让人颇觉无奈——究竟如何破除“潜规则”呢?

    就现实情况而言,不妨在“监管创新”方面多下功夫。市场监管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产品质量的监管者,政府应该在监管的组织方面积极创新,努力创造“全民监管”的市场氛围,为“全民监管”提供便利,把个体消费者、职业打假人、行业协会、专家学者队伍、媒体等有机地统一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大系统”中,形成大监管局面,点面结合构建快速反应机制,以达到各方面合力凝成“重拳”出击的效应。

    同时,监管创新还在于政府倡导“科学监管”。不同的产品质量问题,应研究、创新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年4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