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质量微评(2011-12)

2011-12-05 16:01:15 中国质量新闻网

    聊聊好校车的标准

    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一辆货车与一辆幼儿园接送校车迎面相撞,事故已造成19名儿童死亡。毫无自护能力的幼儿遭此劫难撕扯着人们的心。校车安全引发网友强烈关注。

    @刘阿建: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有19522个镇,如每个镇配两辆40万级别校车,只需要156亿。所以,配校车,不差钱,不用捐款,只需政府从3000亿公车消费中拿156亿出来就足够了。

    @子鸽:好校车???一个是质量,一个是用途,另外一个是管理。质量上要保证乘客绝对的人身财产安全;用途上不仅仅是老师,更重要的是兼顾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中学生;管理上包括日常维护,包括师生之间的分配,包括资金的供应等等。总之,既要有好车,又要用好车。

    @周君Icy:悍马撞校车。在美国,校车司机是公务员,虽工资不高,但稳定,只要学区不解散,司机总是稳定的职业。当然,除了孩子,其他人是不能坐校车的,教育部长也不能坐。按照美国交通规则,校车的指示牌才是特权,孩子们可能会在道路上穿行。即使总统座驾,也不能通过。校车制造以装甲车为标准。

    @青岛晚报时事报摘部:所有全国31个省份开始对学生上下学交通展开安全专项督察工作。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表示,现在已有校车当中,有当地政府租用的公交公司的车,这种车辆是安全的,但这种车辆也是不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不像小学生校车标准的要求那么高。真正达到这个标准的确实比例不高。

    @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美国校车车身极度坚固,内部都是特殊加固的,前后左右全部加装防撞钢梁,特殊加厚钢板,窗户上全部装的防弹玻璃,美国一辆校车价格都在几十万美金!

    @牧童渡江:校车标准:1.采用加厚装甲钢板,重达13吨,安全系数是普通车辆40倍;2.车身采用黄色,前后左右均有警示灯和警示标志STOP;3.与校车有关的法规多达500部,校车属特种车辆,在上下客时前后左右所有车辆必须停车等待,总统也不能例外。

    @主播张荆:国内有校车标准吗?

    @吃牛的牛:全国开始督察学生上下学交通,校车标准统一,家长又倒霉,我儿子现在每天班车费22元,都快接近我的油费了。

    @陈熙的天空:好校车?英国贵族化,美国正规化,日本人性化,德国正常化,中国我只求结实化。

    @宇通客车官方微博:产自宇通集团的美式校车,为中小学幼儿园孩子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继思念、三全之后,湾仔码头也卷入细菌门。对此,企业方面表示,卫生部最新发布的食品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再是严禁检出项目”。此言论一出,引发网友的一番论战。

    @阿琼-:今日曝光三全速冻食品有细菌!我昨晚吃的三全速冻饺子,今早浑身无力,还伴有恶心,不会是中毒了吧?

    @Gigaset通讯:中国速冻食品集体出问题,国标被质疑。从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到双汇“瘦肉精”事件,再到近期思念、三全的“细菌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总是离不了那些行业龙头企业。

    @经济参考报: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少演化为标准之争。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仅为23%,如我国允许的“农残”量要高出美国数倍。此次速冻食品“细菌门”也陷入了有关标准问题的舆论漩涡。

    @考工记:这些政府相关部门、食品行业协会,坑爹啊!

    @傻瓜阿宝:国内速冻食品市场上的三大著名品牌全部陷入“细菌门”。也许真是现行检测太“苛刻”了,此前在卫生部正在征求意见的“新国标”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从不得检出变为可有限检出。

    @南汇康康健健:卫生部新标规定速冻食品可含葡萄球菌,谁敢买有细菌的食品,看似对企业有利的标准其实害了企业。

    @城市快报:继思念、三全之后,湾仔码头的速冻食品也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随后传出新速冻面米制品标准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的要求改为限量要求。在宽松的背后是为了更多地保护一些企业或行业利益?

    @e美食:湾仔码头的水饺被查出含有致病菌,速冻食品的三大知名品牌(湾仔、三全、思念)全部陷入了细菌门的丑闻。家里冰箱里还有苏阿姨,到底吃不吃呢?

    @新京报:随着三全食品“细菌门”事件再度升级,三全发公告,承认南京市工商局抽检公司速冻食品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称已对该批产品启动召回程序。近日卫生部解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80℃加热30分钟可被杀灭。

    @皮囊亚运:国内速冻食品三大品牌均被检出病菌!不合格就是不合格,降低标准?!想想细菌繁殖速度……想想细菌浪费我们逐灭它们的时间……

《中国质量万里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