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7种认识误区很伤车

2011-12-05 15:24:57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田  妞

    车主都是想对爱车好一点再好一点,但必须用对方法,否则爱之深就易变成痛之切,汽车保养也易陷入一些错误的方式或者说误区,这很容易伤车。

    误区一:机油宁多别少

    曲轴箱内的机油不可多加也不能少加,机油过多会导致燃烧室积碳增加,发动机功率降低,从而会影响到排放。车主在检查或添加机油的时候,应按照机油标尺上面的刻度添加。

    误区二:给爱车频繁“美容”

    定期给爱车打蜡,是保护车辆漆面的一种最为快捷方便、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车辆看起来光彩夺目,还可以使车辆免受曝晒和化学物质的侵害。但频繁打蜡,反而会加速车漆失去原有的亮度,打薄车辆面漆。特别是新车,频繁打蜡还有可能打去车辆面漆上的保护膜,使车辆美容变成了“毁容”。

    误区三:汽车三滤一起换

    很多车主一旦感觉汽车怠速有问题,就立即前往4S店更换三滤,认为只要三滤干净,汽车跑起来就没有问题。而有些4S店的维修人员,为了多挣工时费,也乐意接受车主这种请求,将三滤同时更换。

    误区四:舍不得开是爱护车

    有车不常用其实对于汽车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损害。最好的方法是每隔几天就跑一次车,跑个三四十分钟。另外,总是短途用车也会伤车,车随时在动但都开不远,是伤车的重要原因。

    误区五:螺栓越紧越安全

    很多车主认为,汽车上用于固定机件的螺栓,应该拧得越紧越好。这种做法也是对汽车的一种溺爱。因此,只要螺栓能够“吃住劲”,将固件稳稳地固定起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将螺栓上得太紧。

    误区六:水箱“开锅”就加水

    如果碰见水箱“开锅”,一般正确的方法是:立即停车,让发动机保持怠速空转继续散热;同时打开发动机罩,提高散热速度。待冷却水温度降低后,再将发动机熄火。此时如果冷却水数量不足时,应缓缓添加,以防气缸盖因骤然受冷而出现开裂。

    误区七:附件皮带宁紧勿松

    有些车主认为提高附件皮带的涨紧度,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果,以及发电机的发电量,因此便一个劲地提高皮带的紧度,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附件皮带应当保持适当的涨紧度,因为皮带过紧会使轴承负荷过大,会缩短部件的使用寿命,还会导致皮带出现断裂,最终会影响到车辆的正常使用。

    上面看到的七个误区是因为爱车心切导致对汽车的伤害,但也有不少车主粗心大意,造成“毁车不倦”的后果。

    一、在减速带上“撒欢”

    有车辆通过减速带时,不习惯降速,有些车主则会采用一侧车轮压减速带,一侧车轮压平路的方式疾驶而过。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高速通过减速带就会加大冲击力度,对车辆造成伤害。而采用单侧轮胎过减速带的方式时,减速带的那一侧悬挂反而更容易受到冲击,并且造成车辆双侧悬挂系统受力不均。

    二、忽视轮胎和密封条保养

    在长时间的干燥环境下,轮胎的橡胶材料极易老化,而车上为数不少的橡胶密封条也容易过早老化。这时需使用橡胶材料保养剂,来滋润、修复受损的橡胶密封条和轮胎。

    三、在非水平面上停车

    为了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找到停车位,不少车主会不惜力气地将爱车停放在马路牙子上,或者被逼无奈地将爱车停放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如果短时间采用这种方式停放,一般不会对车辆造成什么损害。但是,如果车主在挑选单位、小区等这些需要高频率、长时间停车的“固定”停车位置时,选择了高低不平的路面,就会使车辆处于低平面的那一侧轮胎、悬架承受更大的力量,从而导致悬挂系统过早地变形。更严重的会导致车架变形,而车架的变形又是很难校正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