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蒋勇:打假维权 其实不难

2011-06-09 14:31:37 中国质量新闻网

    18元维权案件主角是“职业打假人”

    3·15期间,北京顺义法院针对超市购物引发的赔偿案进行调研。调研报告指出,消费者通过诉讼维权并非易事,主要存在四个难点。

    其中,最难的就是维权成本高,并列举事例如下:蒋先生购买了一支9元的净白洁面乳,包装上写着减淡皮肤色素等功效,而具有此功效的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应标注特殊用途化妆品许可证号。法院审理后判决超市退还蒋先生9元并赔偿9元。但这场官司历时3个多月,蒋先生为18元钱付出的3000多元交通费和误工费等损失,则未得到法院的支持。

    蒋先生的维权经历很典型。对此,本刊记者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蒋先生本人。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蒋先生年龄并不大,而且并非记者或很多消费者想象的那样,是为了“争口气”而打这场官司。蒋先生当时打官司时的身份颇受争议——“职业打假人”。

    蒋先生告知记者,他叫蒋勇,来北京已经有十余年时间,2005年起加入了打假“行业”,其所加入的公司老板是刘殿林(被媒体称为中国职业打假界的“第二号人物”)。但他在该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仅3个月后就独立出来,与两个伙伴成立了调查公司,主要业务还是“打假”。

    直到2009年,蒋勇苦于是非太多,退出了打假“行业”。近4年的职业“打假”生涯中,蒋勇发现问题300多个,立案诉讼的超过100件,诉讼胜率在80%以上,打假内容主要是以虚假宣传或夸大宣传为主,也有一些产品质量问题的纠纷。

    熟悉诉讼程序和法律法规 维权并不难 

    4年间,立案诉讼超过100件,这在普通消费者看来是个疯狂的数字。

    众所周知,普通消费者只有在损失较大或者危及人身安全时,才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打官司是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儿。

    对此,蒋勇指出,对于法院来说,1元的案件和100万元的案件,诉讼程序完全一致,如果熟悉相关诉讼程序,7天内即可完成审查,一般不到两个月即可完成一起诉讼案件。

    他透露,他在某个法院的案件多达40多个,由于自己是“老顾客”,法院各级相关人员对其很熟悉,知道他的诉讼内容及相关材料很是完整,因此审查时间也就相对较短。

    在审理过程中,由于他本人深入地学习了庭审中所要涉及的法律法规,揪住了问题的要害。

    因此,法官审理也就相对较快,胜率也就相对较高。另外,他本人不用请律师,自己为自己诉讼。整体来看,维权成本也相对不高。

    蒋勇还表示,虽然自己已经不从事打假“行业”,但仍会有亲戚、朋友会向其咨询一些问题。

    有一次,一个亲戚与商家发生了纠纷,来向他求助。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他告知这个亲戚对方的要害。很快,商家给予了赔偿。所以,维权并不一定非得要对簿公堂,只要抓住要害,其实很简单。

    商家很容易就范 厂家会稍有对抗

    针对诉讼被告方以及案件诉讼难易程度的问题,蒋勇介绍,其所诉讼的案件的被告方主要是商家和厂家。

    相对来说,大多数商家不愿意“纠缠”,希望尽快了事, 特别是食品过期问题。这一类问题,商家说破天了也不会有理。

    诉讼到法院,肯定会败诉。而且影响不好,容易引来工商部门的惩罚。蒋勇表示,如果每个消费者都注意最简单的食品过期问题方面的维权,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上法院,商家很快就会做出赔偿,而且会更加重视这类问题,杜绝问题的发生。但很多消费者只是看到了不说,说也是简单说说,没有投诉,造成这类问题时有发生。

    厂家则不同,多会“奉陪”或“周旋”一番。即使有消协等部门的调解,但厂家也会坚持打官司。蒋勇表示,针对厂家的官司即使失败,也会对厂家的影响很大,很大程度上使厂家虚假宣传的行为得到收敛。

    2007年6月,他将劲霸男裤冒用中国名牌告上法庭,虽然其诉讼要求未得到满足,但劲霸在其男裤的吊牌上,撤掉了“中国名牌”的标志。

    因此,聪明的厂家不会在这方面浪费时间,而是在产品质量和正确宣传上下功夫。

    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是关键

    虽然不从事打假事业已经有几年,但蒋勇表示,其还是与一些曾并肩战斗的“职业打假人”保持着联系。他可以明显感觉到北京市场的假商品相对少了很多,说明职业打假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他经常去外地,发现很多地方假商品仍很多。

    这一点,在曾经的同事们那里也得到验证。蒋勇认为,只要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高,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假”商品就相对减少。另外,行政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假”商品的惩罚性赔偿金额,使商家和厂家不会轻易冒险去钻“法律的空子”。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