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京城岁末“车疯” 透出脆弱车市

2011-01-05 15:22:37 中国质量新闻网

       提前透支明年的销售业绩,将导致现在无车可卖,来年可能是有车难卖。过于饱和的汽车市场难以提供持续性的需求,而对于汽车市场的有序发展,同样弊端很多。

   2010年12月,“千年极寒”的传言笼罩京城,与之相反的却是车市的一片火热。4S店人潮涌动,新车验车场人车满员,二手车交易市场人们川流不息。各色人等在各类场所交易,争论,最终,售出或者易主的新车二手车一辆辆散入京城各个角落。明年北京市即将出台的“治堵”措施,由于可能涉及到限制购车和限制牌照,甚至户籍方面的限制,同时小排量车购置优惠政策的到期,使得人们怀着各种各样的情绪,纷纷解囊,挤进车市。

    政策传言引发“车疯”

   杨小姐家住地铁4号线的起点公益西桥站边,按理说便利的地铁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购车的迫切需要,但在交纳一万元的提车费用,等待两个月之后,一辆大众今年畅销的新款suv还是赶在元旦之前开回了家。

   就在不久之后,地铁4号线的延长线大兴线将会开通,原本的起点站公益西桥将变为线路中普通的一站,轨道交通按理说是更加便利了。但对于杨小姐这样习惯于在起点站等待座位的乘客来说,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原本排队能够等到的座位现在没有了。更南边来的乘客将提前挤满本来空旷的车厢。之前持观望态度的杨小姐立刻毫不犹豫地购入了新车,杨小姐的车并不享受即将到期的小排量优惠政策。其实除了对于过于拥挤的地铁的恐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年即将实行的“治堵”措施。

   今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北京遭遇了在非极端自然条件下前所未有的全城大堵车。社会各方开始意识到,北京的集中拥堵今后可能会常态性爆发,类似于这种交通崩溃性的堵车,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予以缓解。

   具体措施还未出台,“限牌”传闻已经闹得人心惶惶。有消息称,为了治理北京机动车增长过快的现状,北京将从明年开始,效仿上海,采取车牌拍卖或者摇号上牌的措施。目的是控制上牌数量和机动车保有量。

   另外,停车泊位证制度和限制非京籍人口购车同样引发“恐慌”,再加上早已拍板的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和车船购置税可能上涨,一时,民众风声鹤唳,纷纷涌向机动车市场。11月下旬,北京日均增机动车2500辆,如果每天都按照这个数字增长,那么北京一年的机动车就将增加90万辆。

    峰回路转的岁末车市

   当然,这只是估算,事实上,年底之前历来是汽车销售的旺季,再加上今年的情况特殊,达到这样的峰值不足为奇,但能够保持多久却是个疑问。近期的北京汽车销售商们都是在以日计算销量,周或者月的计算方式已经没有意义。“谁知道这股劲头能维持多久”,一位4S店的销售人员这样说道。

   就在2010年的7、8月份,京城车市还在低谷中徘徊,很多厂商的库存量不断增长。买车的人数量下降,似乎维持了多年的购车热消退在即。一些专家从各种数据得出分析,上半年火热的车市将遭遇寒冬。汽车厂商应该早作打算。但年末的政策驱动却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本在观望的毫不犹豫出手,早就下定决心的更是抢先一步,即使非以上两者,为长远考虑,预先取得牌照的想法,也使一部分人加入进来。更不用说借此投机牟利的群体。

   车市在几股热流的推动下轰然爆发,平日滞销的车型一抢而空,本就需要排队的畅销款更是连预约都难求。新车抢手,二手车也很热,北京几大二手车交易市场人满为患,不断刷新交易记录。有的车甚至刚开到门口就被人买走,无需手续。很多人连续请假,就为了排队上牌或者购车。一些网络签名也开始流行,比如:哥不在4S店,就在去4S店的路上。

    透支消费难以持久

   一片火爆中,不多的担忧声显得极其微弱,但正如那位4S店销售人员所说,谁知道这股热潮能维持多久,非正常状况下的抢购潮来势凶猛,去势可能更甚。大多数汽车厂商上量清仓只为赶上这波热潮时,问题也在积累。最直接的莫过于提前透支了明年的销售业绩。现在是无车可卖,明年就可能是有车难卖。过于饱和的汽车市场难以提供持续性的需求,而对于汽车市场的有序发展,同样弊端很多。

    过度狂热存在质量隐患和售后缺失

   短时间大量销售的另一个隐患就是质量担忧,从生产厂家到销售终端乃至售后服务,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应对突如其来的大量需求,质量把控就成了一个很值得担忧的问题。上量导致生产厂家加班加点,销售终端匆匆出售,售后服务的压力也随着前两者的加压而更不堪重负。北京很多4S店的维修服务已经难以预约,4S店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销售上,甚至一些专职维修的师傅也因为需要带着新客户去验车而无暇顾及其他。大量修车保养客户积压,这都是近期以来车市膨胀的后果。

    车市孱弱 易受各类因素影响

   车市在特殊情况下的突然膨胀和突然萎缩在中国并不是第一次,奥运期间单双号限行造就了一波“家庭第二辆车”的风潮,其负面作用至今仍在显现。而城市交通功能渐趋饱和和用车费用的突然增加也曾大幅度打击北京车市。虽然总体来说,北京车市的继续发展仍可预期,但如此脆弱的车市本身却反映了市场的秩序缺失,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观念不足和政府调控不利等诸多问题。

   北京车市的火爆由来已久,可以说,集中了全国优势资源的北京在对汽车的刚性需求上仍未得到满足,准购车群体仍可以百万计。但作为容纳这些车辆的城市交通,却早已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明显的变化就是从几年前的上下班高峰拥堵,到了现在随时可能遭遇的堵车。在这样的情势下,合理的刚性需求也就变得不再那么合理,如果每个人的购车消费需求都得到满足,那么北京将彻底变成一个停车场。

   如此大形势下,车市的爆发就显得突兀而不合时宜,往年的购置税优惠,今年的治堵传言,随时可能让车市“火”一把,但反之,政策导向性如果发生变化,车市受到的冲击绝不会亚于其之前获得的利好总和。基础不牢,再高耸的大厦也有随时倾覆的危险。

   车市的参与构成者众多,消费者是其中主力。北京作为首都,平均生活水平和消费指数远高于其他二线城市,汽车这个早已从奢侈品柜台走下来的消费品,对于城市民众的普通购买力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前几年推动购车的一系列政策,从现今和长远来看,在释放合理的购车需求,满足人们改善出行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在机动车不可逆转的增加趋势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此产生的污染和能耗。

   但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在看来,迅猛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确实成了问题。政府鼓励和庇护下的车市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我良性发展的契机,转而成为了跛足走路的畸形。一旦明年购置税优惠取消,同时车船使用税调高,脆弱未经风雨的车市是否会出现难以适应的症状;一旦购车限令并不如传言中的严厉,松了一口气的人们是否会消退购车的热情?汽车业界一些专家将近期疯狂的购车消费潮总结为“报复性消费”,针对政府言之未明的调控,前景不明朗的车市,消费者非理性的“报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策出台前的舆论失当。

   加价提车在北京已是见怪不怪,市场秩序的缺失由此痼疾足以反映。而当下加价仍然提不到车,乃至加价都排不到号的疯狂,更是让人担忧今后的市场走向。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被刺激的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摇摆左右逢源,赚取最大的利润。而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正在以极大的热情配合这场“闹剧”,而透支的,恰恰是自己作为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在汽车市场中,除了主体外,一些寄生于边缘的食利投机者同样在其中翻腾逐利。传言中的“限牌”一旦成真,相当一批食利者将从原有的营生转投此中,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和验车场周边常见的“车虫”,更是有了用武之地。普通投机者同样积极,购车难以升值,但给牌照预留了空间。很多人购买低价低端车,只为了取得牌照,一旦明年“限牌”,马上转手,即可赚上一笔。投机者的存在,使得正常的市场需求和秩序被破坏,使得本就脆弱的车市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2010年全年北京机动车销量达到80万台,但如此巨大的汽车消费在使汽车厂商获利巨大之外,对汽车市场的贡献却甚小。车市的无序,行规陋习的存在,消费者对于政策的恐慌,一切看似繁荣的现状下,会否是一个个泡沫。被政策和游移不定的社会情绪所左右,自身缺乏良性调节机制的北京车市,可以因为一个传言而火爆,同样也可以被传言所击溃。车市在年末的疯狂,折射着其本身的脆弱和无序。

    《中国质量万里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