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知情人:我所知道的“楼垮垮”

2009-12-14 09:53:42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这是一位“楼垮垮”事件的重要知情者,曾参与过烟台汽车东站招投标等具体工作。本文是他接受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采访时的口述实录。应本人要求,隐去姓名。

    

    关于汽车东站招投标

    我参加了汽车东站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1994年时,傅志良的烟台交通发展公司是当时交通委的实体,机关办实体的时候他办了这么一个公司。那时他主要收“份子钱”——一些出租车、小公共挂靠在这里,他收取管理费。1996年改制后,成为傅志良个人的了。

    汽车东站这个项目1998年立项,由烟台交通发展公司筹措资金、进行运作。2000年组建汽车东站有限公司,法人是傅志良。当时办理工商执照,工商局要求至少两个股东,他们就找到了烟台市交通局下属的道路协会,合资成立了汽车东站有限公司——其中道路协会占40%股份,交通发展公司占60%股份。实际上公司一成立,道路协会就把资金撤回来了,所以汽车东站公司从外面看是合资公司,实际上是独资了。

    2001年手续就办得差不多了。

    当时交通部和省里对建设汽车站有补贴——中心站没有补贴的,汽车东站属于周边的“卫星站”,经营一般都亏损,所以就有政府补贴——2001年之前,这里也确实很荒凉。当时交通部和山东省交通厅给了800万,后来听说是傅志良去省里做工作,又拨了270万。补贴具体由烟台市交通局下发,主要是保证资金的安全吧。

    2001年,当时参加汽车东站招投标的实际上有5家单位,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当时烟台具有二级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都很少,而这5家单位除烟台市建设集团是一级资质外,其余4家都是二级资质企业——现在这四家都变成一级资质了。所以当时报名的企业都是资质比较高的,不是媒体说的什么村办企业。

    这一年,烟台市建设局正好办了有形建设交易市场,招投标必须到建设交易大厅,这里硬件设施特别齐全。招投标工作首先是筹评委。共7个评委,除烟台交通发展公司的一位副总和烟台市交通局的一名专家外,还有5个社会评委。这5个评委要求是建筑行业、有一定职称的。当时是从电脑评委库里抽取,在场的还有招标办、市纪委、招标代理公司等工作人员。抽取的时候,电脑屏幕滚动出现社会评委的名字,由烟台市交通局的那位评委用鼠标随机一按,屏幕停止滚动,5名社会评委初步产生。

    当场工作人员就用免提电话问对方能不能来——用免提电话是因为,这样谈话内容大伙都能听见,以防人为因素。确实有几名社会评委时间安排不开,所以电脑抽取两轮之后才最终确定5名社会评委。

    5个社会评委抽好以后,这个屋里的人就全都不能走了,等待开标。这个时候,抽取的社会评委就陆续来了——到开标时间后,在第一个开标室,各个施工单位拆开标书,然后当场宣布他们的造价多少,总报价多少。

    然后施工单位退场,7个评委换到另一间封闭的开标室,在这里一个评委一个桌。我记得前面一排桌子有主持人、招标办的、市纪委的、公证处的等等。手机、传呼?早就收走了。

    打分怎么打呢?是把5个施工单位的造价取平均值,然后每个施工单位的报价和平均值比较——施工队的报价低于平均值而又最接近的,得分最高。这样很快分数就出来了。当时刚刚取消了标的招标,因为以前施工队总反映标的泄露,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取平均值的办法就比较公平。

    当时烟台建设集团和烟台清泉建筑建材公司的分数比较高。接着就是7个评委根据施工单位信誉、资质等独立打分。

    开始独立打分以后,正打着分呢,忽然有一个细心的社会评委提出:建设集团的工期错了,不响应标书。主持人就说,看一下,怎么回事?一看,建设集团的工期表达方式跟工期不响应——这与开标时间推了两次有关系,之前开标时间拖后了十几天,汽车东站那边说是因为有些事情没谈好。当时建设集团只说开工日期是什么时间,总工期是多长时间,但标书上写的是竣工日期必须是什么时间。这样一算,建设集团就超过了竣工时间。当时好像是要求2003年12月30日前竣工。

    招标办、招标代理公司还有主持人就问怎么办?建设集团的工期到底是错了还是没错?争论了很长时间,评委的意见也很不统一。最后,为了慎重,招标办决定另外从电脑库抽取5个社会评委,专门论证工期问题。大家都认为这样比较公平。

    新来的5个社会评委是这样,原标书不给他们看,每人发一张白纸,不提名字只说某建筑公司在一次投标会上工期……标书……你认为这种情况响不响应标书,应不应该扣分?

    最后这5名社会评委给出的结果是应该扣分。这样烟台清泉建筑建材公司就得了第一。

    当时的中标额是2000多万。合同签完之后就报给招标办了。不过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汽车东站和烟台清泉建筑建材公司)又私下签了合同,招投标的合同不用了。新合同上,傅志良又把价钱压下来900万左右,实际是1287万,这个价格应该是比较低的。当时烟台清泉不愿意,傅志良就说我在社会上也是有影响力的,我的活很多啊,还有二期工程,还可以给你揽活等等,又给清泉承诺了很多。后来清泉就答应了。我知道的是,后来傅志良确实曾四下为清泉揽活。

    汽车东站总投资3000多万?是这样的,总投资包括装潢、装修、水暖、锅炉、室外停车场、征地等加一起3000多万。汽车东站的土建部分只有1287万。

    

    关于鉴定报告和质量官司

    烟台汽车东站最后确实是个没完工的工程。当时汽车东站着急通车——车站部分、酒店部分都装修好了,汽车东站公司就向烟台市交通局打申请,说汽车部分要开始运营——应该是东站经营,最后实际上租给了烟台交运集团,就和出租车收租一个道理。

    收到申请报告后,烟台市交通局的运管处就根据当时国家道路管理条例,要求业主单位除了出具申请报告外,还必须有质量管理部门出具的质量验收证明和消防部门的验收证明。

    因为要出具验收证明,他们就找到烟台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电视上焦点访谈里出具的不对,那是主体结构达到要求的验收报告,那个确实合格;实际上最后工程质量监督站出具的是汽车东站的部分竣工验收证明——车站部分和酒店部分,也就是说汽车东站要使用的部分“基本达到要求”,或者说局部基本达到要求。

    当时工程质量监督站去汽车东站一看,说工程没完工啊。傅志良说,没有钱投了。

    另外,电视上说的确实有些有出入。楼板厚70厘米,变成10厘米,那能行吗?我看了电视,他们量的不对,这个楼板,中间是一个空心管,我一看,话怎么能这么说?

    傅志良最早去烟台市交通局反映汽车东站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该是2008年9月——那时候鉴定报告还没出来。交通局就说,赶紧鉴定啊。傅志良说,已经委托鉴定了。他说的这个鉴定也就是后来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鉴定报告。

    我也看了这个报告,感觉结论下得特别仓促,因为没有具体数据计算,语言描述比较多。到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后,烟台清泉方面的律师就开始质疑,逐条列出疑点——汽车东站的人不是专家当然回答不上来。清泉方面就把汽车东站和检测单位一块质疑。后来检测单位来了大约10个专家,清泉方面的律师就提出很多问题,一个答问,另一个驳斥。质疑——回答——驳斥,这样多个回合后,检测单位的专家回去了,表示书面回答问题。结果双方再质疑,再回答,再驳斥,检测方面的专家还是好多问题回答不上来。最后法院就对鉴定报告不认可了。

    于是法院提出,不行就再找一家更权威的鉴定——傅志良先是不同意,后来提出,不能找北京的,不能找天津的,只能找济南的——济南他开有酒店,熟悉一些。烟台市中院在请示了山东省高院以后,山东省高院给了具有资质的三四家鉴定单位。

    具体到哪一家单位,为公平起见,采用的是抓阄的办法。当时让汽车东站方面抓,汽车东站说,我不抓。那让清泉方面抓行不行?汽车东站方面说,我不发表意见——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那让法院抓行不行?东站还是说不发表意见,也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最后法院就说,你不发表意见那就由法院来抓。

    这样,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检测结论,最后就没有被法院采纳,法院开始委托重新鉴定。

    在此之前,烟台汽车东站和烟台清泉建筑建材公司之间已经有两起官司。大约2005年底,先是清泉方面起诉汽车东站拖欠工程款,接着就是汽车东站反诉清泉方面工程质量有问题——不是现在媒体曝光的钢筋锈蚀等质量大问题,是小的问题,如地面问题、屋顶漏水等。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鉴定报告出来以后,汽车东站发现这是个大的质量问题,然后就又一个官司。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