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消费透视]电影贴片广告亟待规范

2009-08-17 10:57:29 中国质量新闻网

    虽然新“通知”对贴片广告的时间进行限制,但记者从北京多家影院了解到,目前电影票上的开映时间,均为贴片广告开场的时间,广电总局的“新规”成了一纸空文。

本刊记者/李颖

    从古装神话《画皮》到现代喜剧《疯狂的赛车》,从国内动作电影《叶问》到国外火爆制作《007:大破量子危机》,从在中国内地上映19天便突破4亿票房的《变形金刚2》到首映式即火爆全场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近年来,中国观众的眼球便被这些叫好又叫座电影轮番“轰炸”。

    在享受光影盛宴的同时,不少细心的观众也发现,在电影开始前的一段时间,荧幕总会被一个接一个的商业广告占据着,而且越来越多,时间还越来越长,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井喷之势

    “观众买票是为了看电影,而不是为了看广告。纵然影片的情节不错,但是那么长时间的广告还真考验观众的耐心。”在看完《变形金刚2》后,观众袁先生依然对电影开演前近17分钟的广告心有不满,他说,“现在电影票房不是动辄就过亿吗?我们是为电影买单,而不是广告。看电影又不像看电视,不能换台。影院的灯一熄,不管电影前面演的什么,只能咬着牙看下去,心情都被搞坏了。”

    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买碟回家在电视或电脑上看电影的生活方式,而网络的在线播放,也不能满足人们对宏大场面的视听追求。于是,人们纷纷选择了电影院,成就了电影市场的逐年升温。

    2001年,中影集团“10部大片贴片广告竞标”,标志着电影贴片广告的诞生。其后,随着电影市场的逐年升温,贴片广告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几乎达到了一个“井喷”之势,汽车、地产、服装、电脑、手机、信用卡等门类的广告充斥着各大影院,直逼观众的承受底线。

    中国内地著名导演冯小刚曾在两会期间做出一个提议:用贴片广告的方式给农民免费放电影,每部电影增加10分钟的贴片广告,每年就能收回近百亿元的广告收入。

    原来,每部电影插播10分钟广告每年便会有近百亿元收入,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广告市场,吊足了出品方、发行方、院线和广告商的胃口。

    记者从北京市多家影院了解到,如今暑期档热度正高,在电影之前播放的贴片广告时间一般在15分钟上下。电影放映前的贴片广告统称由3部分组成,即出品方拷贝自带的广告、发行方插入的广告和院线自行招商的广告。在出品方、发行方、院线和广告商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一拥而上的情况下,电影贴片广告出现了混乱,从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对此,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理事、江苏电影广告公司总经理方伟表示,由于电影广告针对性强,受众层次较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告商的青睐。然而电影贴片广告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长的原因,应归咎于发布方多头。

    “片方说电影是我拍的,电影好才能吸引到广告;影院方可以说影院是我建的,没有大银幕,没有我们提供服务,哪来观众看你的电影;加上一些地方还将部分主要档期的广告发布权转包给代理商……搞得好像见者有份,最后一汇总,广告数量就超标了。”方伟说。

    违约之嫌

    近年来,电影大片可谓是越来越有人气,贴片广告也随之水涨船高。以2002年的电影《英雄》为例,它的贴片广告收入达到了2000万元。对此,有专家预计,在未来的10年,中国内地电影贴片广告投放额度还将出现快速增长。

    但作为观众,不免会有些担心,当广告投放成倍增长时,每场电影的贴片广告越来越长,如何得了?

    目前,已经有法律专家对此提出过质疑。他们认为,观众购买电影票,意味着观众与影院已经形成了买卖合同。票面上标注的时间就应该是影片放映时间,如果票面时间到了,影院的屏幕上却依然播放的是贴片广告,那么影院单方面违反了买卖合同,应当承当相应的违约赔偿。同时,电影贴片广告在观众不知情的情况下增加了非电影的成分,浪费了观众的消费时间,违背了观众的意愿,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因此,影院有义务告知观众广告时间和正片播放时间。

    据了解,关于“贴片广告”的争议,最著名的案例便是2002年,电影《英雄》上映时,杭州一位律师因影片前长达十几分钟的贴片广告,而将电影院和新画面公司告上法庭,认为电影院在电影《英雄》前放映贴片广告却未作出任何明示,侵犯了他的权益。最后,法院的判决结果是观众获胜,理由便是侵犯了观众的知情权。

    就一般习惯而言,在每场电影播放前,约75%的观众会提前6~12分钟进入影厅候场,这段时间内播放的广告一般不会引起观众的不满情绪,特别是一些制作精良的电影预告片和独出心裁的商业广告,反而给观众提供一个获取信息和消磨时间的手段,为观看影片做好充足的准备。然而当影厅的灯光熄灭后,一般就视为正片的开始,这时播放的贴片广告,虽能引起观众注意,但却容易造成观众的不满情绪。

    而且,国内的电影贴片广告除门类混乱、时间烦冗外,在内容上并无太大创意,与电视上的商业广告并无二致,令人不胜其烦。在国外,贴片广告依然存在,却少有商业广告,大多为预告片和公益广告,且制作精良、创意独特,观众也乐于接受。

    不过,面对法律专家和观众的指责,部分影院对此叫苦不迭,影片运作广告的收入有时远不及票房收入。以最近火爆的《变形金刚2》来说,在一天当中,仅广告时间就挤去了一场电影的放映时间,得失相抵,影院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中国电影轮回了几十年,才开始有丰厚的收益。但在繁荣的背后,贴片广告作为电影的副产品,却起着双刃剑的作用。舞得好,对电影产业来说是一种促进,有利于产业的发展;舞得不好,则容易伤害自身,失去市场和观众。

    规范之法

    对于电影贴片广告的监管,至今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说,站在发展的角度,应该限制;有人说,站在产业的角度,不能限制。然而,目前电影贴片广告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信号,贴片广告行业亟待规范。

    早在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曾针对电影贴片广告出台《关于加强影片贴片广告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电影院线公司、发行公司要规范操作贴片广告业务,电影贴片广告一律加在《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画面之前,不得占用电影放映时间;电影院要对放映的影片贴片广告时间予以公告。然而从目前的形势看来,该“通知”的执行似乎不够到位。

    而今年,广电总局出台了针对于“贴片广告”的新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贴片广告和映前广告管理的通知》。新“通知”表示,电影广告市场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内容格调不高,时间过长,尤其在近期,广告占用放映时间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感。新“通知”同时要求,各发行、放映单位必须严格履行合同,加强管理,未经版权或合作方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删减、替换贴片和映前广告。

    虽然新“通知”对贴片广告的时间进行限制,但记者从北京多家影院了解到,目前电影票上的开映时间,均为贴片广告开场的时间,广电总局的“新规”成了一纸空文。

    目前在国内电影市场,依托大片加载广告已经成为电影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那些想通过电影取得良性商业效益的出品方来说,贴片广告的收益非常重要;对于影院来说,固定的贴片广告客户也是维持影院良好运转的关键因素。无论打击哪一方,都有可能会对刚刚形成的电影市场造成破坏。

    但是,如何达到片商、影院和消费者的三赢局面,对贴片广告度的把握至关重要。目前,造成贴片广告时间过长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部分广告商不依照规定私自搭载广告而造成广告时间超长;二是因为个别影院私自插入贴片广告,不按时播放影片,而引发观众抱怨。究其根源,是由于中国电影尚缺乏监督和行业规范。

    据了解,贴片广告的收费通常按照实际放映的场次结算。早在本世纪初期,因为广告投放相对较少,贴片广告招商时的价格是170元/场。后来,贴片广告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价格稳定在60元/场左右。但自今年开始,北京和上海的部分公司相继推出了10元/场,甚至8元/场的价格。这个价格的出现,说明了贴片广告市场目前开始泛滥,广告数量增多,广告价格降低,贴片广告开展了“薄利多销”的大战。从长远发展来看,此种形态对各方的利益都是无益的。广告过长会导致影院的实际放映场次降低,导致观众对观影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低的广告价格更直接减少了片商和影院收益。

    电影产业要良性循环,应尽快用立法的方式明确广告发布的归属权问题。对此,方伟建议,按照版权确定发布权归属。即,若影片的版权归片方,广告发布权也应归片方所有;若院线或地区买断影片的发布权,则广告的发布权应归院线和影院。与此同时,要尽快出台惩处措施进一步规范贴片广告市场。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