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3·15不应只是一台晚会秀

2009-03-07 13:38:36 中国质量新闻网

    肖复兴

   在我们中国,几乎没有人敢说自己没有买过假货,假冒伪劣盛行,屡禁不止。于是,诞生了一个3·15维权日,让人们生出一点希望,起码是一点安慰。但是,真正能够在3·15那一天伸张正义并获得赔偿而扬眉吐气的,毕竟是幸运的少数。面对那么大范围的假冒伪劣和深受其害的普通消费者,一个3·15窄小的瓶口,如何装得下如此的伤悲与无奈?因此,如同虱子多不痒了一样,每年看央视的3·15晚会,很难再引起最初时的激动,而变得麻木起来,觉得3·15已经杯水车薪,仅仅沦为了一场晚会秀。

   难道不是吗?仅仅看最近发生的事情: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致人于死命的双黄连注射液;百元假钞在市面的流行,因为仿真水平之高,令百姓手足无措;北京城入冬以来频频爆裂的地下水管;春节期间炸伤、炸死人的山寨烟花;秀水街因售假而导致的商家不服的集体诉讼;用高科技的手段炸出没有肉的肉丸却可以畅销……还有跑出国外丢人现眼,因售假而导致匈牙利华商被骚扰事件,还没算上那些正人君子的专家教授令人嗤之以鼻的论文造假案。各行各业如此之多的假冒伪劣,真的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让人防不胜防。怎一个3·15能够了得?纵使3·15是一只如来巨手,又如何能够一巴掌拍下去,按住如此之多活蹦乱跳地跳蚤?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要利润能够超过若干倍,就会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假冒伪劣之所以如此独步天下而所向披靡,形成了一个几乎集体无意识的网,有造假的,有贩假的,有买假的,形成了一个循环不止的生态链,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痼疾沉疴。每年一次的3·15,只能沦为一种人们打假决心的象征,安抚人心的一贴伤湿止疼膏。

   曾经有人说假冒伪劣是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必然出现的副产品,并举例说当年假冒伪劣最早最凶的福建石狮,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是假冒伪劣越来越少了吗?这种说法,将假冒伪劣和经济发展共生共灭联系一起,是将假冒伪劣仅仅视为了一种经济形象,而低估了假冒伪劣之中所蕴含的道德、文化,乃至一个民族性格塑造的因素。

   其实,我们中国曾经是一个重信义为生命、轻黄金为粪土的国家,是一个曾经把“童叟无欺”高高书写在店堂门前旗子和招牌上的民族。早在《周易》中,就有“人之所助者,信也”的铮铮祖训。孔夫子在《论语》中所言“民无信不立”,也曾经是家喻户晓的民族的一面高扬的旗帜。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记载有忠信义之侠士季布的列传,在这则列传中,司马迁深怀敬仰之心写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从什么时候,这些曾经被我们奉为圭臬的古训,被我们淡忘,甚至被我们遗弃了呢?赚钱成为了我们唯此为大的唯一目标?甚至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大商人大骗,小商人小骗,乃至不骗就无法生存,而使得诸如添加三聚氰胺等潜规则可以在许多行业里畅行无阻。

   假冒伪劣是一面触目惊心的镜子,面对假冒伪劣而呈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是个别不良商家的惟利是图,而是麻木的国民心态,是沉沦的道德意识,是整体文化的滑坡和千疮百孔。经济最终的发展,不是耍小聪明,搞假冒伪劣发财,经济发展的基础,依赖于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时候花大钱先投入国民教育,方才使得日本经济复苏而强盛。而我们过于重视经济的GDP,对于教育的投入太少。所以,我们的儒商太少,而奸商日渐其多。

   因此,尽管每年一次的3·15在史中起到了很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已经显得有些的势单力薄而勉为其难。对于猖獗的假冒伪劣,仅仅靠3·15是不够的,仅仅靠法律也是不够的,而只有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意识和水平提高,才可以自觉地抵制、制止和根除这一顽疾。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