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构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2008-10-10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国家形象的重大政治问题。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国家形象的重大政治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立足以质取胜”、“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查:澄清工作底数

    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监管?这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

   各级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推进企业普查和分类监管工作,全面掌握企业质量安全状况,着力实现质量安全监管“无数变有数,无底变有底,无序变有序”。

   一方面,全面开展企业普查。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本辖区的企业分布情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并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从而找准突出问题,明确主攻方向,使监管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辖区内的生产经营企业的变化动态图、重点产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质量安全警示图,实行动态监管。

   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分级管理。在普查的基础上,各地加紧建立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根据企业质量安全状况和产品、设备的质量风险,科学划分管理类别和级别。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不同设备,根据轻重缓急,加强分类指导,落实好质量巡查、监督抽查、突击检查等各项措施,保证产品质量时时在控。同时,借鉴发达国家质量监管经验,对高风险产品、高风险企业适当增加检查频次,并定期向社会公告产品质量状况,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扶:落实帮扶措施

   抓好质量工作,提高质量水平,主体在企业,源头在企业,企业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要变监督为服务,变管理为帮扶,变处罚为引导,加大服务力度,切实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

   一是落实责任抓质量。督促广大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把保证质量安全、提高质量水平、履行社会职责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对照国际先进标准找差距,严格自律,诚信经营。

   二是夯实基础抓质量。引导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制定质量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和“零缺陷”质量管理,树立质量管理的示范标杆。

   三是形成集群抓质量。鼓励优势企业、重点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品牌、资产为龙头,通过联合、兼并、控股、收购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产业集群。尤其对量大面广的小作坊、小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可以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通过入“园”(食品工业园)、入“会”(食品工业协会)、入“团”(食品生产工业集团)等方式,靠大做强,聚散为强。通过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既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便于企业集中监管,消除安全隐患。

    管:健全网络体系

   面对成千上万的生产经营企业,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有必要建立一个全过程、全覆盖的质量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对质量工作的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监管。

   一是构建“两个链条”,即建立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源清才能流洁,正本才能清源”,全程监管重点是源头监管。

   二是形成“一个体系”,即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核心是可追溯。做到这一点,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和台账是关键。

   三是铺设“一个网络”,即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消费品等重点敏感商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部纳入监管网,纳入监管部门的视线,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

   四是建立“一项制度”,即建立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制度,对守法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加强宣传,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条件;对管理薄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增加失信成本,遏制失信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质量失信问题,树立企业诚信、负责的良好形象。

    治:保持整治力度

   继续保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好的做法、好的势头,持续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用法治的威严引导企业遵章守法、规范行为。

   一是落实属地化管理。强化“守土有责”意识,完善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以乡镇、社区为单位,推行产品质量“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五定”措施,即定人员、定目标、定区域、定措施、定企业,使整治任务落实到部门单位、到乡镇社区、到执法人员,一个个企业、一类类产品、一片片区域整治,整治一个巩固一个。

   二是组织集中性整治。集中“优势兵力”,实施“联合作战”,切实解决质量安全监管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整治重点放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放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等重点单位,放在食品和与健康安全相关的重点产品。

   三是部署严打式行动。严格执行《特别规定》,用足用好《特别规定》赋予的权力,依法从重、从严、从快处理、打击一批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制假售假违法案件。尤其要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紧密衔接,集中力量开展破案攻坚,对列入挂牌督办的重大案件应限时办结,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

   四是健全预防性措施。按照“防重于治、标本兼治”的要求,构筑打假治劣的五道防线,实现假冒伪劣产品的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建:夯实基础工作

   质量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各方对质量工作的关注、重视和支持,不断提高质量工作的政府关注度、群众参与度和公众支持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应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研究一次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每年组织一次目标考核,每年召开一次全省质量工作会议。

   二是加强责任落实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应按照建立“问责政府”的要求,对辖区内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一旦发生重特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故、在全国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加强质量宣传体系建设。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3·15”、“质量月”等契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宣传质量法规,讲解辨假知识,树立起人人关注质量、人人享受质量、人人投身质量的“大众质量观”。

   四是加强质量法制体系建设。针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监管薄弱环节,加大质量工作地方立法力度。依法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违规行为,该重罚的重罚,对触犯刑律的,坚持追究刑事责任,决不能以罚代刑、一罚了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是加强技术检测体系建设。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公共质量技术服务平台,是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手段。加强对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定量包装商品、食品添加剂、医疗器械和旅游娱乐设施等产品的检验检测,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活得安心。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