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图文]白色家电涨价:成本压力还是牟取高利

2008-04-11 18:3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3月10日,在苏宁电器举办的2008空调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上,15家空调制造企业站在了同一战壕上,纷纷痛陈自己面临的成本压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涨价。

    白色家电年年涨价

   刚进入2008年,白色家电强势品牌西门子就宣布涨价。1月4日,西门子向各终端销售商发出调价通知,将旗下白色家电产品全线提价3%~5%。

   紧接着,白色家电另一强势品牌海尔也宣布提价。今年2月,海尔陆续向各大家电卖场发出调价通知,对旗下白色家电产品提价。此次海尔涨价几乎涉及旗下所有白色家电产品,其中空调上涨3%~5%,冰箱上涨5%左右,波轮洗衣机上调约7%,滚筒洗衣机平均上调10%。

   尽管目前宣布涨价的只有西门子、海尔两个品牌,其他品牌尚未明确跟风,但鉴于这两大品牌在业内的地位与影响,业内人士断言,两大品牌带头上涨将引发全行业的涨价潮。其他品牌虽然在观望,没有正式宣布涨价,但不少品牌的部分白色家电产品已开始涨价。

   3月8日,北京一消费者在市区各大家电卖场询价发现,某品牌一款正1.5匹的空调售价比老款高出近500元,其理由是新款更节能,材质更好。其实,这只不过是空调厂家涨价的幌子罢了。

   目前涨价的家电集中在冰箱、洗衣机、厨卫、空调等家电产品上,涨价幅度在5%~15%之间。有的单品调价幅度较大,原价3000多元一台的方太吸油烟机,新标价比原来高出500元。美菱、容声等也已告知家电商场,近期涨价。而帅康、老板、奥克斯、樱花、松下、三星等品牌也将陆续涨价。

   至于具体的调价行动,更多的品牌则采取调高新品上市价格、控制低端产品供应数量等形式进行了变相的涨价,全行业的涨价幅度平均在5%左右。

   事实上,白色家电在最近两年涨价已经并不罕见。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空调在2006年夏季曾经直接上涨20%左右,而后厂家又采取了“一点点调整”的策略,使整个白色家电产品在2007年又不知不觉上涨了10%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继2007年全年CPI创最高纪录后,2008年2月份CPI指数再创11年来的历史最高记录。与空调产业相关的铁矿石价格上涨65%,带动钢材价格飞涨,而国际原油价格也突破每桶110美元。  

   2008年白色家电行业公认的三大涨价原因:一是白色家电用的铜、钢等材料较多,而这两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8%左右;二是原油价格上涨,石油制成品价格上涨,运输能源成本进一步上升;三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薪资增长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也使家电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涨。虽然人员工资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不超过10%,但以前,一个工人每个月1200?1300元的工资,现在多了500多元保险,人力成本上涨了40%左右,幅度不小。而且,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使得白色家电企业出口遭受汇兑方面的损失,能效指标要求的提高则对企业技术升级、产品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会增加成本。

     大卖场慎对涨价

   面对海尔的调价通知,五星电器表示,将维持原有价格进行销售,通过消化库存和提供增值服务减少涨价带来的影响。

   五星电器有关业务负责人已表示,目前五星还有相当一部分库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价格稳定。

   而国美则认为,涨价未必能够马上得到全部执行。国美各卖场事先都备了一部分货,还有相当一部分库存,预计可维持一段时间的价格稳定。针对已经涨价的部分型号,商场会加大促销资源,通过高附加值的礼品和高品质的服务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据介绍,西门子与海尔宣布提价后其他品牌没有大批跟进,正是渠道商尤其是家电连锁卖场压制的结果。因为渠道商与厂家既是一条战线上的同盟军,又是一对不可调解的“冤家”,渠道商不愿厂家涨价而牺牲市场,所以采取各种方式压制厂家提价。  

   “尽管有些品牌的白色家电产品价格已经涨了,但卖场的价格并没有上调。”苏宁电器市场部人士说,首先家电卖场定制机型的供货价格是事先约定的,宣布涨价品牌的产品市场价格不会立刻变化;其次大部分品牌限于市场竞争压力,不敢跟风涨价,即使上涨了,卖场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大批量采购、定制包销、开展优惠活动等消化掉。

   “春节后,冰洗供应商就开始与我们沟通提价的事情,但这是供应商一厢情愿的。”广州国美总经理高集群态度很明确:“我们是最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的,除非整个市场价格已经全部上涨,否则伤害市场份额的事情我们不做。”由于目前销售的还是存货,仅从广州市场上来看,目前在售的商品价格体系并未改变。

   苏宁电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程飞表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空调基本以库存为主,即使是新上市的空调,其原材料也来自于预先储备,因此今年春节后的钢铁等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市场影响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体现。

   据了解,除了足够确保三四月份不涨价的100万台春节前库存外,苏宁电器还启动了总量达120万台的新品采购行动,备足后期市场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苏宁积极调动采购杠杆,通过厂商共同的努力,2008年全年的空调涨幅应该能够控制在8%~10%以内,不会超过2007年的平均涨幅。其中,3月份家电连锁商坚决的抑价行动将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关键。虽然国美与苏宁是直接竞争对手,但他们对在此轮白色家电涨价中家电连锁应该发挥的作用的看法非常一致。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何阳青公开表示,白色家电价格上涨并不仅仅是制造商说了算的,关键要看市场对涨价是否接受,消费者对涨价是否接受。

“现在空调企业涨价的理由还并不充分。”苏宁电器华北地区管理总部执行总裁范志军如是说。尽管认同了空调价格上涨的趋势,但范志军表示,以空调使用最多的原材料铜为例,目前的价格并未达到2005年的最高点。同时,由于空调企业的压缩机都从国外采购,用美元结算,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减少部分成本。

     涨价因素如何消化

     涨价论一直是家电厂家的共识。据了解,由于全球性通货膨胀及市场结构等问题导致钢材、塑料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涨价。而以此为主要原材料的家电业面临严重的成本压力,中国白色家电产品确实存在着价格上涨的冲动。

   但与此同时,家电厂商的产能过剩更加严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空调总产量为8991万台,比2006年同比增长13.2%。预计2008年中国空调总产量将达到9300万台,国内需求量仅为2800万台。

   供大于求。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指出:“如果过于轻易地调整价格,可能会导致某些企业更快地退出市场竞争。”

   供求关系才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总体而言,我国家电行业的产能远大于市场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会允许厂家大幅度提高产品价格。不过,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比起仍要通过降价来争得市场份额的彩电、汽车行业来说,在技术、市场格局等方面有自身特点的白色家电行业,则明显幸运得多。虽然提价每一步推进都举步维艰,甚至被分销商视为一厢情愿,但毕竟白色家电通过终端消化成本压力行动已经拉开帷幕。事实上,白色家电厂家对国美、苏宁这种连锁终端的议价能力远超过黑色家电。

   比如2006年,格力、美的提出对空调提价8%,当时市场上空调在国美、苏宁两大卖场供大于求,因此两家卖场均不同意。而作为行业领头企业的格力和美的一直坚持,大卖场和消费者最后也只能接受这个提价。

   2008年,在零售商与厂家之间的价格博弈中,强势品牌将具有议价能力,而一些二三线品牌将被动接受家电零售商的控制价格要求。

   随着厂商之间博弈的加剧,会有一批承受能力差的小品牌消失,加速家电制造业向强势品牌的集中。最终的结果是,强势家电连锁对接强势家电制造企业,双方通过规模化发展,实现成本控制,从而降低价格。未来,家电连锁店将成为空调等家电商品的主流销售渠道,并且随着国美等家电连锁企业的区域整合,将加速上游空调等家电厂商的整合。3月12日,国美电器、永乐电器、大中电器给家电企业开出了第一个大单:联合大单集中采购、包销、定制空调186亿元。

   而这种集中大单采购模式,可能对短期内欲涨价的白色家电厂商有一些控制作用。为避免空调价格上涨,2008年,国美、大中、永乐还将全面推广其“包销定制产品”,并称定制比例将达到国美电器整体采购的35%左右。

   如此就不难理解今年3·15期间,国美再一次掀起降价风潮,最高降价幅度达30%。因为,通过优化产业链效率,完全可能消化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压力。

   根据统计,2007年全国65个核心城市的专业家电连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整体销量提高了6.1%,而独立渠道的零售量则下降24.8%。目前国美、永乐、大中、苏宁等已占家电总销售的30%左右。其余70%则由通过各种专卖店、百货等零售店实现。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