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发改委:方便面串通涨价违规

2007-09-12 14:23: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经过调查认定:方便面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时间;印刷会议纪要在《中国面制品》杂志刊发,向全行业传递龙头企业上调价格的信息;通过媒体发布方便面涨价信息,致使部分地区不明真相的群众排队抢购。上述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阻碍了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发改委责令方便面中国分会立即改正错误;公开向社会作出正面说明,消除不良影响;宣布撤销三次会议纪要中有关集体涨价的内容。对方便面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的串通涨价行为,国家发改委将深入调查,并依法做出进一步处理。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经过调查认定:方便面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时间;印刷会议纪要在《中国面制品》杂志刊发,向全行业传递龙头企业上调价格的信息;通过媒体发布方便面涨价信息,致使部分地区不明真相的群众排队抢购。上述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阻碍了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发改委责令方便面中国分会立即改正错误;公开向社会作出正面说明,消除不良影响;宣布撤销三次会议纪要中有关集体涨价的内容。对方便面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的串通涨价行为,国家发改委将深入调查,并依法做出进一步处理。

  “你说连方便面都涨价了,我们还能吃什么呢?”北京市的张女士一脸无奈地说。近日,正在广大消费者对方便面价格涨声一片心存不满的时候,国家有关部委指出,我国此次方便面集体涨价,有哄抬物价、垄断经营之嫌,值得大家警惕。也再次让我们看到,物价上涨虽然是市场的正常行为,可一旦在这种正常的市场行为背后加入了“非正常”的任何势力,就需要坚决加以拒绝了!

  方便面集体涨价

  7月31日,张女士在逛超市时发现,自己平常比较喜欢的方便面好像都涨价了,一询问才知道,国内的方便面早已开始集体提价,虽然涨幅不等,但整体价格都有所提高,最高的涨幅已经达到四成。而这已经是国内方便面的第二次涨价了。在高价方便面6月份已率先提价后,从7月26日开始,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的中低价方便面价格将整体上调。

  “这次提价,是继康师傅、统一等高价方便面6月份开始提价后,行业采取的进一步自救行动”,对于这次方便面的涨价行为,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康师傅、统一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与此同时,1元钱以下低端面的价格调整,将由各企业为主,按地区分头推进,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提价策略。

  这次涨价不仅来得突然,而且涨幅非常大。

  首先调价的是中低档方便面。各个企业调价的时间基本一致,多数是从2006年10月23日左右开始,但调价的幅度不一样。在河南,白象调价幅度从目前来看是最大的,其低档面“好好吃”每件的涨幅在2元~5元之间;在福建、江西等地,宏发将它的畅销品种“宏发100”每件提了2元,庆威一箱提了2.6元;在福建,康师傅平均提价15%,新面霸的零售价由原来的2.8元/袋涨到了3.2元/袋。

  涨价源于成本压力

  说起这次方便面涨价的原因,业内人士几乎是同一口径,直指成本压力。

  某著名品牌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的原料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9.5%,目前都是在赔本销售。公司已经做好准备,从26日开始全线产品提价,其中60%的产品属于品质上的升级换代,40%的产品单纯属于提价。

  在北方,据河北中旺集团的李在真经理介绍,棕榈油上涨了30%~40%,由原来的大概5000元/吨涨到目前的7000元/吨左右。面粉涨了15%~20%,每斤涨了1角多。而在南方,据说来自江苏两个港口的棕榈油每吨涨了1100元,面粉每吨上涨了300元。棕榈油的涨价已经持续了一个月。

  原料涨价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河南亚特兰的老总杜学德说他们每100克增加了5分多,而业内人士估计他们这个数目应该是7分钱,甚至还要多,其他企业大致在这个范围之内。

  “数次召开价格协调会的原因,就是自去年以来方便面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孟素荷表示,“如果说高价方便面尚存微薄利润,那么对于中低价位产品而言,已是到了‘干多少赔多少’的状态,以生产低价面为主的中国方便面行业,从南到北、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均在失血中。”

  据业内人士介绍,自2006年以来,方便面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持续到2007年上半年,仍无下降趋势。其中,占据方便面成本18%的棕榈油,从去年均价4200元/吨,猛增到现在的8000元/吨,仅此一项,方便面成本即增高11.12%。而占方便面成本三成的面粉价格也由去年的均价2.04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2.16元/公斤,由此影响到方便面成本增高1.72%。此外,辣椒、马铃薯淀粉等主要原材料也都在上涨。由此可见,方便面因原料价格的上涨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在13%以上,有的企业原料成本则上扬20%。

  在成本增加的压力下,出于利润的考虑,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本身是一场市场行为,应该无可厚非才对,可在方便面涨价的方式、时间等多方面,却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指责,原因只有一个:此次方便面涨价并非个别企业的市场行为,而是通过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这个行业协会的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达成关于涨价的一致意见。这里面是否有串通操作之嫌,涉嫌行业垄断呢?

  涨价涉嫌串通操作

  据悉,自7月下旬方便面普遍涨价以来,国家发改委不断收到群众投诉举报和律师来函,反映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及相关企业涉嫌串通上调方便面价格。国家发改委随即立案调查,并约见有关人员核实了解情况。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了调查结果,认定此次方便面行业的集体涨价已经构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属违法行为。

  国家发改委认定:方便面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时间;印刷会议纪要在《中国面制品》杂志刊发,向全行业传递龙头企业上调价格的信息;通过媒体发布方便面涨价信息,致使部分地区不明真相的群众排队抢购。上述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阻碍了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此外,方便面中国分会在被调查过程中,没有提供完整的会议纪要文本;接受调查后,通过媒体发表不实言论,否认串通涨价事实。

  现在,国家发改委已经责令方便面中国分会立即改正错误;公开向社会作出正面说明,消除不良影响;宣布撤销三次会议纪要中有关集体涨价的内容。对方便面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的串通涨价行为,国家发改委将深入调查,并依法做出进一步处理。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有关负责人指出,方便面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企业有权自主决定。今年上半年,由于进口棕榈油、小麦(2125,17,0.81%)粉价格大幅上涨,推动方便面生产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适当提高方便面价格是可以理解的。但企业调整价格的行为必须符合《价格法》规定,严禁由行业组织牵头实施价格联盟,严禁企业之间采取相互串通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操纵市场价格。国家发改委提醒,所有行业协会和经营者要引以为戒,正在酝酿串通涨价的要立即停止。已经有串通涨价苗头和行动的要主动纠正,立即停止执行。

  在国家发改委的处罚决定下达以后,8月17日,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就发出了致广大消费者的公开信,承认他们的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的有关规定,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向广大消费者表示歉意。

  据了解,目前一些涨价的方便面已经开始降价,价格逐步在向涨价前的水平回落。

  垄断经营坚决打击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所有行业组织都应当增强价格法制意识,依法开展行业协会工作,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正当竞争。所有企业都要正确行使定价权,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定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改善品质、创新技术、改革机制等途径,消化成本上升压力。

  日前,按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各级人民政府正在全国集中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及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依法严厉查处经营者之间相互串通,或者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协议、决议、会议纪要、协调、口头约定等方式合谋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商品,造成不明真相的群众排队抢购,导致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通过抬高等级、短缺数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变相提高价格。对检查发现的典型案件将公开曝光,并追究相关责任人、领导人的责任。

  一场由协会主导的价格风波,最终还算以合理的方式结束。但从中我们应当看到,如果脱离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单纯实行涨价,不但不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对消费者、对市场造成危害,造成“多输”的结局。

  据悉,在世界各国关于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定里面,一般都把行业协会的宗旨定位在“发挥企业与政府、会员之间、企业之间、与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会员,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保障行业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因此,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行业服务、行业维权和行业自律。虽然也允许行业协调,但没有一个国家允许行业协会协调统一定价或者涨价。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行业协会一旦协调统一定价或者调价,就涉嫌违法了,因为它成为了“价格卡特尔”。

  “对于这次方便面涨价,我们特别应该认清其实质,不反对个别企业涨价,但应该坚决反对这种价格同盟。经历这件事情,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出台反垄断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师叶雷评论说。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