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图文]无极假肥游击战

2007-05-22 10:12: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策划人语 >>

清明前后,我国的春耕备播工作从南到北全面铺开。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派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假冒农资带给农民兄弟们的种种不幸和烦恼。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可据我们了解,一些地方的农民却在此时按兵不动,迟迟不敢购买农资。何故?原来这些农民被假冒农资害苦了。不少农户因此陷入困境,孩子没钱念书,贷款无法偿还。此类坑农事件经本刊报道后,确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经过“秋后算账”不少农民获得了应有的补偿。然而,坑农事件年年报年年有。那么,假冒农资为何屡打而不死呢?今年我们决定直扑化肥造假的现场,揭示造假重点区域的实际状况,并忠实记录有关部门从源头上根除假冒农资产品时遇到的种种难题。经过一番调研,我们将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北方大约50公里的无极县确定为此次调查的目标。经调查,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人口近50万、面积528平方公里的小县,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里以小化肥生产而远近闻名。位于该县城西的东候坊村的小化肥生产尤为猖獗,鼎盛时期小化肥在该村遍地开花。近年来,迫于农资打假的高压态势,这里的小化肥生产由公开转地下,由四处招揽客户改为定点销售。这些家庭小作坊大都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与执法部门打起了游击战。套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懂得了造假者的活动规律,就会懂得打假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

隐身暗访:黑作坊产出小化肥

   记者在无极县东候乡一些村庄走访时了解到,在东候坊及周围的几个村庄有大大小小的化肥加工点近百家,大都是以自家庭院为场地,对化工原料进行简单的混合加工。因当地土法加工的化肥是将大包装的原料分装混合后再加工成小包装的产品,因此当地人又称之为小化肥。

   向当地人问询得知,这些家庭作坊生产的小化肥必须使用两种化学物质:硫酸镁和氯化氨。那么,这些化工原料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记者决定从小化肥生产的原料着手展开调查。

   东候坊村是当地乡政府所在地,因而显得格外热闹。整齐的楼房,宽大而考究的门面装饰,再加上许多庭院内停放的一辆辆高档轿车,无不显露着当地村民生活的富裕。采访时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大部分人家大白天都是大门紧闭,而街道上却是车水马龙,不时有载满编织袋的大小车辆从身边驶过。从那刺鼻的味道和溢洒在包装袋外面的残留物来看,车上载的可能是生产化肥所用的化工原料。

   这些车辆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从随意的装货方式和车辆缓缓而行的情况来看,这些车辆都是跑短途运输的。也就是说,货物的来源地很可能就在附近。顺藤摸瓜,记者果然发现路旁一家冒着黑烟且又传出阵阵嘈杂声的小院。

   此前,记者已注意到,这里多数村民家都养着体形硕大的看门狗。往往是还没等生人近前,那些忠实的守卫者便一跃而起,大有破门而出的阵势。在试图从正街进入作坊的种种努力未果之后,记者随机拐向旁边的一条岔道。循着隆隆的机器声记者终于发现一家敞着大门的作坊。经过一番思考,记者决定以外地农资经销业务员的身份进行暗访。

   院内一间简易棚下,几名工人正在干活。这是一处与隔壁住户贯通的生产车间,地上有一大堆白色的微粒状物品,旁边是一个个鼓鼓的黄色编织袋。另一侧是一台锈迹斑斑的机器设备和几个大水池,两个手持工具的工人正站在池子里面向外淘着白色结晶物,另有几个工人在将装满的黄色编织袋搬上一辆拖拉机。空气里面弥漫着一股呛鼻的酸味。

    “你们这里生产的是什么肥料呀?怎么卖呀?”记者径直走向水池边。

   “你是干什么的?从哪儿来?”见有生面孔,工人便停下手中活计,警觉地注视着记者。没想到他们反倒先盘问起来。

   “我就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正因为这样才向你们这些懂行的人打听。”只要他们不往外赶,记者就陪着他们,并找机会攀谈。出此下策,实属无奈,因为这可能是惟一能了解当地化肥加工行业内幕的切入口。这一招还真管用,尽管他们都是一副不愿理睬的样子,但还是断断续续地回答着问话。

   从谈话中了解到,这是一家生产硫酸镁的小型化工厂。堆放在地上和装在黄色编织袋里面的白色晶状颗粒就是该厂的产品,其售价大约是每吨350元。

   据工人介绍,硫酸镁是制造化肥的原料,能直接施用于田间农作物,也可与其他种类的化肥配合使用。他们的产品大部分都送到当地一些加工化肥的农户那里。工人们无意中的话,使记者眼前一亮:沿着这条线索一定可以找出一连串的小作坊。

    “村里也有生产化肥的?我怎么找不到呢?”没想到记者惊异的表情和脱口而出的话,引起了工人的怀疑。两个正抬着编织袋装车的年轻人一阵低头私语后,互递了一下眼色,之后便不再搭理记者。

   当记者走出棚子与正好走来的女主人搭讪时,竟被棚子里面工人喊声打断。那位工人虽口里喊着女主人的名字,但实际上是在提醒她提防陌生人。

   “喜迎八方来客,笑纳四海财源”,此乃古今商家经营之道,而这里的人为何对生面孔如此戒备呢?后经了解得知,这里制售假化肥远近闻名,也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去年11月份,曾有石家庄市一媒体的记者到这里暗访,报出这一带制售劣质化肥的黑幕,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接下来的一次大规模的执法行动,重创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化肥的作坊。媒体的曝光,致使他们的行动更加小心,更加隐蔽。

   从村外那家硫酸镁加工厂出来后,记者又顺原路返回东候坊村。那些门楼特别宽的农户依然是紧闭大门,而一些从外表看酷似加工厂的院落,大门更是“铁将军”加身。因为有了追踪化工原料的经验,在一家浴池的后面,记者发现了一个加工化肥的作坊。通过对周围情况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是一座连体结构的楼房。前面紧靠大街是一排商铺门面,门脸上方悬挂着“洁源浴都”的招牌。在“浴都”的背面有一处后门,里面空地上有一大堆白色的原料,一年轻女子正坐在那里用小塑料包装袋进行分装作业。在她的旁边排放着一个个分装好的小包装袋。“你装的是什么?”记者试图探听一丝内幕,但女子只告诉记者她分装的是肥料后,就直接说:“俺只管干活,其他的什么也不知道。”之后不再回答记者的问话。记者转身走进屋子发现里面也堆放着多种加工化肥的原料,一台机器正隆隆作响,几个工人在那里忙来忙去。机器旁有一大堆红色的塑料桶,从标签上记者看到上海某公司生产的含钾元素化工原料字样。

   “你是哪儿的?到这儿来干什么?快走吧,你别在这里看了!”正当记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时,从外面进来的一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他对记者厉声质问。尽管记者一再解释,最后还是被“请”了出去。

    据记者调查和知情人透露,东候坊村现有像这样从事化肥加工的农户不下50家。

图片说明:凌乱的加工场所,简陋的设备,所谓的高效优质肥料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施用假肥可能毁掉农民一年的心血。以下图片,真实地记录着无极小化肥的生产流程。

假冒伪劣:本地不行本地货

   在当地走访时记者注意到,该村街道上有几家经销农资的门市,其中也有销售化肥的,但并不销售当地生产的化肥。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生产的那些化肥当地人谁要呀?这种配出来的化肥质量好坏,我们本地人还能不知道?送到外地糊弄人,那是人家离这儿远不了解情况,那东西可骗不了我们。”当记者问起“你们村里的农资门市为何不卖当地的化肥”时,一位正在准备为小麦上水的老农对记者说。

   在当地一家农资门市里,自称精通农业技术的老板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关于这一带化肥加工行业的发展历史和内幕。

   据这位老板讲,当地的化肥加工业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最早是东候坊村一位叫“建国”的人,从外地学到技术并同本村另外一人共同创办了一家生产“磷酸二氢钾”复混肥加工厂。这一带有不少村民在那个厂里做工。后来在该厂打工的村民看到这一行业发财快,再加上在生产中掌握了技术,积累了经验,于是就纷纷走出那家工厂搞起了“单干”。家庭小院里办起的“化肥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都是。他们那时所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都是从外地购进的,按照所谓的“标准配方”将这些原料混在一起,再用印制精美的彩色包装袋一包,土化肥摇身一变就成为各种名称挺唬人的高效化肥了。因生产方式极其简单,所用的设备主要就是一台粉碎机,投资少见效快,久而久之这里便形成了“家家户户造化肥”的规模化生产格局。外地一些原料供应商与这里的化肥加工户来往频繁,有的干脆在当地建厂。记者的暗访也证实了这种说法。

   据了解,当地的化肥加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候坊乡一带,尤以东候坊村和北候坊村最发达。生产的化肥多用于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大部分销往山东、天津以及东北一些省市。那些华丽的包装袋上标注着“高钙钾宝”、“生物黄腐酸钾”以及“镁钾肥”等多种名称,号称抗病、高产的小化肥,其实都是以含钾、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化工原料直接配制而成。

   记者在暗访时了解到,当地生产的化肥在包装时有很深的“学问”。一般情况下分为平包和彩包两种。平包即普通包装,上面只印化肥的名称和含量等一些简单内容;彩包,顾名思义就是印制比较精美的彩色包装袋。在包装上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意印制企业名称和地址。比如北京、天津的大厂家都可以印,就是“农业科学院”的牌子也能印。许多大品牌当地都印过。包装袋上有效成分含量的标识,更是没有经过任何机构的检测随意标注。

   “农户加工的化肥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有效成分含量不够,实际含量与标注的数据相差十几个百分点;有的冒用他人品牌。农民造假害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以及认识水平都相当有限。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引导方式,使这一产业逐步走向正规化。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一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在当地一家农资门市,知情人向记者讲出了这样一番大道理。

昼伏夜出:造假者玩起捉迷藏

   当地的小化肥生产为何屡禁不止呢?问题究竟出在何处?为了解无极全县化肥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2007年3月19日记者首先来到该县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尽管该局注册科负责人领着记者找到局办公室主任,最终也没有同意接受记者采访。

   在无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县化肥行业的一些情况。无极县小化肥生产一度成为有些乡、村的支柱产业,是当地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生产点多、面广、规模小、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差,有的产品不合格,有的还涉嫌制假、售假,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为此,2006年,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无极县的小化肥列为省级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的重点。到2006年11月中旬,无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78人次,监督抽查样品46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占30%,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化肥产品案件25起,打掉制假售假窝点8个。

   据该局一位主管领导介绍,2007年以来,他们仍不断组织人员到现场执法检查。制假分子为逃避检查,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与他们打起游击战。执法人员不得不改变行动计划,以夜间突击行动的方法打击制假者。就在3月15——16日两天夜里,该局还根据群众举报前往东候坊一带进行突击执法。两次行动共查处违法企业3家.其中两家没有产品合格证,另外一家在产品包装上打着“北京恒泰肥业有限公司”的名称涉嫌造假。

     随后,记者跟随执法人员一道前往曾暗访过的地方,进行现场执法检查。果然不出所料,在执法人员赶到东候坊村时发现家家都是大门紧闭。一阵叫门之后,不但里面无人答话,就连站在一旁的村民面对执法人员的问询,也是含糊其辞,借故走开了。然而,隔着门缝可以清楚看到里面堆放着加工化肥的大批原料和各种包装袋。

   那家浴池后院的加工点应该还有人吧?记者便同执法人员一到赶往那里查看。然而,令记者难以置信的是,此时这里早已“人去楼空”,不但两扇后门紧闭,就连堆放在空地上的一些已经分装和尚未分装的化肥原料也被人用苫布遮盖得严严实实。记者上前揭开苫布发现,里面的化工原料硫酸亚铁尚在。

   在此之前,记者连续两天到这里暗访都发现里边在火热的生产,而此时为何不见人影?从这家浴池的建筑结构来看,后门应该跟前面是相通的。当执法人员来到前面叫门时,里面的一女子只应了一句“我们同那里不是一回事”便迈步上楼。之后,无论执法人员怎样叫门,里面就是不答话。

   无奈,记者同执法人员一起驱车赶往位于村北的那家硫酸镁加工厂检查。在这里记者看到,院里停放着一辆辽宁牌照的货车,几个工人正在从车上卸着一袋袋的原料。在那间此前曾去过的棚子里,几个工人依然忙碌着。而当执法人员手指着堆放在地上且没有任何标识和标注说明的一个个编织袋,问里面装的是什么时,几个工人都默默无语。记者向随行的无极县质监局负责人询问时才了解到,这家从2006年6月份开始营业的硫酸镁加工厂至今未办理任何手续,甚至就连最基本的工商营业执照也没有申办。质监部门也因此一直未找到该厂负责人,无法对其采取相应措施。

   据了解,氯化氨也是该村出产的一种化学肥料,既能单独施用于农作物,又可于其他微量元素混合使用。在南候坊村一家生产氯化氨的加工厂记者看到,加工现场杂乱不堪,一边是热气腾腾的用于熬制的土设施,一边是几个简易的过滤池。四五个家庭妇女模样的工人在那里忙碌着。在该厂的仓库里记者发现,里面排放着两堆用编织袋装着的化学原料。从包装袋上面的标识不难看出,那一个个白色的编织袋里面装着的都是制做氯化氨的原料。另一堆的编织袋却大小参差不齐而且颜色多样,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这些包装袋上印着的是某饲料产品。那么,这些编织袋里装的究竟是什么?经过执法人员对这家加工厂的女主人询问得知,里面装着的正是氯化氨。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家氯化氨加工厂里记者发现,这里生产的产品也同样是用标注着饲料字样的编织袋盛装着。

四剂猛药:挽回损失23亿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目前,隆冬已去,春回大地,春耕备播工作正在神州各地全面铺开。然而,市场上假化肥的猖獗,却令农民们“谈肥心惊”。那么,假化肥何以大行其道呢?

   业内专家指出,假化肥坑农案件增多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额利润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制假售假。二是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化肥需求量激增,造成市场供不应求。三是多数农民不具备辨假识假能力,客观上为制假售假者提供了孳生土壤。四是地方保护主义为造假分子提供了保护伞。有的造假企业因为能给地方财政缴税,而受到了挂牌保护;有的职能部门为了创收,只要造假企业上缴罚款,就可以生产假化肥;在销售环节中,一些品牌的假化肥仅需缴些“化验费”、“办公费”就可以领到“通行证”,堂而皇之地在市场上销售。五是正规生产企业顶不住质次价低的假化肥的冲击。由于有效养分含量低的假化肥成本低,在市场上销售的价位也低,农民对养分含量标识相同的肥料,一般愿选用低价的,从而使得假化肥大行其道。

   辛苦一年,就是为了有个好收成,但是因为遭遇假化肥,许多农户的投入,几乎全成泡影。这对靠天吃饭的农民而言,无异于天塌地陷。据记者了解,类似情况在一些地方曾经发生过,经检查发现有的坑农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氯化钾化肥。经检验,所谓的化肥中氯化钾含量竟然只有0.042%。“造假售假的家伙太可恶了!”欺诈骗销假化肥贻误农时,坑农害农损失惨重,农民消费者对此深恶痛绝。

   化肥质量事关粮食生产大局,假化肥的猖獗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参加农资打假“红盾护农”执法行动的相关人士指出,目前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假化肥这一顽疾:一是支持化肥生产企业与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相关部门联手打假,并加大处罚力度,使制假者无可乘之机。二是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以权谋私、向制假者提供保护伞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严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重奖举报者,发动全社会参与打假。四是送科技知识下乡,向农民传授识假辨假知识,使假化肥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农资市场的供应和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者的收益和农产品消费者的权益,也是广大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利益的具体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从2001年开始,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监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等部门组成农资打假部级联席领导小组,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斗争。联合打假工作已经连续开展6年,仅去年一年全国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出动执法人员就有233万人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的案件有12万多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有23亿元。广大农民对农资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农资市场的秩序逐年好转。据全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06年农资消费投诉举报比上一年下降了20%。

相关链接 >>

春耕时节防假肥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许多农民朋友都在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购买化肥要警惕假冒,避免给自己造成损失。  
   目前假冒化肥日益猖獗,假化肥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过去常用的一些物理方法也无法检验出假化肥了。对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醒农民朋友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复合肥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选购化肥时首先要从袋子的质地和字迹来判断,如果袋子的质地较差,所印字迹不十分清晰,就很有可能是假化肥;二、打开包装,肥料如有异味或怪味,也有可能是假化肥;三、在选购化肥时一定要认准正规大厂生产的知名品牌,因为大厂生产的复合肥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到位;四、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有门店的正规销售单位,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从不法的游商手中购买,不要被化肥包装上的假象及销售者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五、在购肥后一定要索要正规发票,同时注意一定要保管好化肥经销商所开具的一切票据,以免在肥料质量发生问题时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