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推进我国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2014-12-18 14:19: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黄培东

  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能力。实践证明,完善追溯机制,建设追溯系统,建立全程监控体系,是满足社会各方需求的重要举措。当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我国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能力,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质量安全监管效能,有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追溯体系

  (一)概念

  追溯,本意是指追根溯源,根据线索追踪和探寻事物的本质或渊源。在质量管理领域,IS09001规定追溯是通过记录的标识,追踪产品目标对象的历史、应用或位置的能力。比如,欧盟委员会将食品追溯定义为,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畜禽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回溯能力。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比如,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体系。

  综上,追溯体系可以定义为:以实现追踪目标对象的历史、应用或位置为目标,由相互关联的追溯系统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发展历史

  追溯体系最早诞生于欧盟。1997年,为应对以“疯牛病”为代表的食物源恶性传染病、丹麦猪肉沙门氏菌污染等事件,欧盟通过立法,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此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研究并建立起相应的追溯体系。比如,2002年美国制定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明确规定所有与食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必须建立食品质量追溯系统。日本于2001年开始启动追溯体系研究,逐步建立起覆盖农产品、食品等的质量追溯体系。

  21世纪初,我国政府开始引入并推广追溯体系,并取得积极进展。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相继出台了鼓励实施追溯制度的规定。2004年9月,国务院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追溯制度。2006年11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了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等倡导性规定。2009年2月,《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要点,规定了企业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要实现追溯记录,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在工作实践方面,截至目前,国家农业部、工信部、商务部等政府职能部门相继在农畜产品、水产品、猪肉、食品等领域开展了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一)基本定义

  综合而言,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指以实现对某些产品的历史、应用或位置“正向可跟踪、反向可追溯”为目标,建立的由涵盖产品生产、检验、储运、销售、消费、监管等各环节的信息记录、存储、跟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其目的在于通过体系的运转,实现对产品来源可追溯、生产可记录、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二)体系组成

  从产品运行过程来看,一个产品从原料进厂到生产加工,直至消费者购买使用,包含了产品的原料供应、生产、检验、运输、仓储、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涉及供应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技术机构等诸多方面。因此,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该体系由基础保障系统和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共同组成(见图1)。其中,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是整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体系有效运转的核心和关键。可以这么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就象一个由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组成的自然生态体系,质量追溯系统是水、基础保障系统是阳光、空气等。

  (三)追溯系统的主要特点

  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是指在产品生产、销售、消费、监管等各环节,对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类比为自然界的物质。简单而言,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以水(H2O)为例,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无数水分子又通过紧密连接共同构成具有稳定性的水。其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应包含企业内部追溯系统和产品外部追溯系统两个部分(见图2)。其中,在企业内部追溯系统中,生产企业以及与其产品相关联的原料供应商、产品销售商、消费者等犹如一个个氢原子和氧原子,共同构成一个水分子(即独立的企业内部追溯系统)。在产品外部追溯系统中,与产品质量相关联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检验检测机构等,依照各自的不同职能和权责,依托自身产品信息资源,分别构成独立的外部追溯系统。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追溯系统是集成。完整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就象一个有规则的复杂球体(物质),每一个小球代表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分子)。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正是由众多的企业内部追溯系统和产品外部追溯系统(不同的分子),紧密相联、共同组成。只有各系统间有效衔接,整个系统才能趋于稳定并有效运转,最终实现对各环节产品信息的正向跟踪和反向追溯。

  二是生产企业是核心。企业内部追溯系统中,生产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产品由生产企业生产,原料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等参与方均围绕产品与生产企业形成关联,并由此成为追溯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追溯从根本上需要依托企业的产品信息展开,脱离生产企业,追溯系统的建设将成无木之本、无水之源。

  三是政府部门是主导。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集成,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往往涵盖了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服务、检验检测、行政监管等产品涉及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灵,都有可能造成追溯的中断和停顿。因此,要保证系统的完整和有效运转,就必须将不同企业的内部追溯系统和各部门的外部追溯系统有序对接、紧密相连。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做好平台搭建、资源整合、标准制定等工作,从而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统一、标准、开放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目前情况看,只有承担社会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具备这一能力和条件。

  四是产品信息是关键。从实践来看,产品信息是建设追溯系统、实现追溯功能的基础。就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而言,产品信息犹如图2中各球体间的连线,将彼此独立的内、外追溯系统有机联成整体。离开了产品信息,各个子系统将各行其是,整个大系统将松散无序。因此,产品信息是建设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基础,是实现产品质量正、反向溯源的关键。

  面临的形势

  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经济产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内外实践已经证明,对一些关系群众安全健康的产品推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落实质量监管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对产品从源头到市场的全过程监管的有效措施。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对部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有利条件看,体系建设已具备坚实的工作基础。一是有社会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质量工作的深入,社会民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更希望通过了解产品的来龙去脉,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对实行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提出了客观需要。二是有制度基础。国家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食品安全法》、《质量发展纲要》等法律制度的出台,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三是有技术基础。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产品编码等信息技术日渐成熟,为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有实践基础。通过多年试点,农业、食药部门在农产品、食品等领域质量追溯系统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质检系统也对食品质量追溯有一定实践,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二)从困难和挑战看,目前,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还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对非食品类消费品进行质量追溯的实践还相当有限;对哪类产品应建立追溯体系,在理论和种类上缺乏系统的认识,没有明确的介定。市场体制机制有待健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现象比较突出,企业建立追溯系统的内生动力不强;企业发展还不平衡,集团化大型骨干企业由于组织化程度高、产业规模大、质量理念强,追溯系统建设相对完备。但众多中小企业受制于企业规模、人才队伍、管理能力等因素,追溯系统建设明显滞后。

  发展对策

  作为产品质量安全主管部门之一,质监部门承担着规范和监督产品质量的重任,必然成为推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为此,各级质监部门应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围绕保障产品(非食药)质量安全这一主线,以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为基础,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共同推进”为原则,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提升能力,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推动我国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一要注重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针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重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入剖析追溯体系的组成和运行规律,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探索形成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质量工作特点的产品质量追溯理论体系。国家质检总局作为质量的宏观管理部门,要注重顶层设计,明确体系建设的组成要素、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理清政府部门、企业、消费者等各方的关系,准确界定各方职责和义务边界,立足长远,着手制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为体系建设指明方向。要强化统筹协调,按照体系的构成特点,大力推进系统集成平台建设,强化联合联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和归集企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技术机构、消费者等各方产品信息,为体系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二要注重基础建设和项目管理。针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高度集成性的特点,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深入研究国内外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推动相关立法工作,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为体系建设奠定制度基础。要加快产品标准和物品编码的规划设计,研究制定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交换规则,努力形成标准统一、内容规范、便捷实用、易于推广的产品标识标注系统,为体系建设奠定技术基础。要强化项目建设和管理,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纳入质量工作的重点,列入专项工作计划,确立专项推进项目,核拨专项工作经费。在此基础上,建章立制,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追溯体系运行。

  三要注重政策引导和信息支持。针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中企业是核心、信息是关键的特点,要加强政策引导,发挥政府在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质量信用体系、完善质量奖励和惩罚机制等,引导和带动企业树立产品质量责任主体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发挥质量主体作用,自主加快内部质量追溯系统建设。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根据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开发系统应用软件,不断优化信息采集、报送、查询、监管等功能,提高软件实际应用的稳定性、操作性、可扩展性。要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开发、集成创新等形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实现追溯系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四要注重突出重点和示范引领。针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要采取区别对待政策,以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以管理基础好、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为骨干,有步骤、分层次、有针对地性开展试点工作。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调整体系建设规模,积极推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更多中小企业参与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要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强化沟通协作,在生产、销售、消费、监管、检测等各层面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追溯联动机制,推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年11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