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山东省平邑县质监局以联盟标准推动地方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2014-11-20 10:39:55 中国质量新闻网

小手套凭啥能织出大产业

山东省平邑县质监局以联盟标准推动地方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文/甘信军


  “联盟标准改变了我们手套销售中的以往那种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局面,使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了话语权和主动权。自联盟标准实行以来,公司生产的手套平均一副能比过去多卖0.2元。”临沂市福缘劳保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德云高兴地说。

  近年来,山东平邑县质监局为提高手套产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制定和实施《纱线针织手套联盟标准》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对手套产业的监管和服务力度,在使手套产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轨道的同时,也带动了棉纱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了棉纱生产和手套加工互盈互利、互相带动的产业格局,并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困境思变

  平邑县的手套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初期主要集中在铜石、仲村两个乡镇。主要技术力量是借助于原来县针织厂的部分工人和部分有手套加工一技之长的能人,用几台最原始的手套机在家里干起了劳保手套的生产加工,由于当时手套的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群众看到他们干手套生产加工发了财,纷纷效仿,10台、20台就组成一家手套生产加工厂的现象比比皆是,手套加工产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平邑大地上。截止到2009年,全县的手套生产加工企业达到了500多家。尽管手套加工业迅速扩大,但由于都是个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家庭经营模式,手套产业只有“量”的扩张,没有“质”的飞跃,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手套质量的要求。在手套产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状态。有的生产企业为了在低价位情况下仍能产生效益,不惜亏本生产,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平邑手套产业的声誉。随着市场诚信度的降低,手套的销售量一再下滑,从而使整个手套产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如何提高手套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手套产业,这一课题摆在了平邑县质监局人面前。

  寻找根源

  为切实解决手套产业在低层次徘徊的问题,该县局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和综合业务科的工作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通过大量走访和调查,形成了《平邑县手套产业现状及原因分析》的专题调研报告,明确指出,手套产业陷入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质量参差不齐的直接原因是纱线针织劳保手套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把专题报告提交到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后,为进一步规范手套生产加工企业,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加快棉纺手套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在该局的协调和建议下,手套加工企业和个体户本着“自愿结合、提高质量、共御风险、互惠双赢、共谋发展”的原则,成立了平邑县劳保手套行业协会。协会在质监局的帮助指导下宣传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要求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统一的要求和管理。并对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受到消费者投诉等因素而为整个产业带来不良影响的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县质监局在对生产企业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加大了日常巡查的力度和频率,在确保手套产品质量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但仅凭这两项措施,还不足以改变整个手套产业的现状。

  对症下药

  县质监局在请教省、市局的有关专家后,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手套产业的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那就要制定一个联盟标准,用它来规范所有手套生产加工企业,从而推动该县手套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达到提高整个产业产品质量的目的。2009年初,该局依靠地方政府,联合行业协会,广泛发动企业积极参与,《纱线针织劳保手套联盟标准》开始着手制定,经过多次召开讨论会并反复修改。2009年12月24日,山东省首个联盟标准——《纱线针织劳保手套》通过了专家审查验收,正式出台并实施。联盟标准实施后,手套生产企业很快就见到了效益。描述产品质量不再靠主观述说,而是让标准说话,市场的主动权也回到了企业手中。至此,靠低劣质量、打压价格等手段的市场竞争成为历史。在此基础上,该局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了联盟标准向地方标准转换的速度。到目前为止,已经转换成地方标准有50多家,其他厂家正在积极的申报和准备中。

  截至目前,全县汽流纺棉本色纱厂达到28家,手套加工企业近600家,年加工手套26亿副,产量占全国的60%,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棉纺手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镇棉纺及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镇为棉纺手套相配套的企业达到80多家,整个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近3万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年10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