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院院长张元榕
张元榕,1964年生,1985年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特种设备高级检验师,现任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院院长。他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24年,在特种设备科技创新、标准制定、保障安全、服务社会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建省质监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十多项荣誉。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写照。人生如同在打一场持久战,亮剑精神不但是一种敢于战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使人以气势和本领攻克一个个难题和堡垒,和大部队朝着阳光奔跑。在这部剧热播时,有人开玩笑说张元榕是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院的“李云龙”,作为全国最早的特种设备高级检验师之一和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他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战线奋斗了24年,并带领福建省特检院踩过困难的泥泞,突破陈旧思想的牢笼,实现了多项创新和突破,进入跨越式发展。
敬业是一种人格魅力
4月28日,刚结束援川工作的总结会,在成都飞往福州的飞机上,他抽出随身携带的文件,仔细审读、批阅。
下了飞机,他直接驱车赶往泉州调研。
4月30日晚上,他赶回福州参加了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内容是关于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类似于这样的马不停蹄,几乎是张元榕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常态。了解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和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行业,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这么多年来,张元榕时刻都有一种重任在肩的感觉。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永远把责任放在第一位。”这句话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强调过多少回了。福建省现有特种设备约16万台套,各类钢瓶600多万只,压力管道4000多公里。这些设备大多是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生产设备,特别在石化、电力、港口、机械等行业,特种设备更是核心设备。为了福建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福建特检人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汗水,张元榕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海峡西岸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给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张元榕着实花费了不少精力。为增强检验工作的针对性,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重点建设工程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人力、技术和设备等资源,成立专门的部门常驻建设一线,实施专项检验和保障,通过这些举措,福建省特检院先后在重点工程检验和进口设备中发现了各类重大安全隐患30余项,有效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
2008年初,福建特检院在福建省某重点工程项目中发现从加拿大进口两台价值千万元以上的碱渣装置WAO反应器和污水装置WAR反应器存在严重缺陷,这些缺陷带来的安全隐患将是十分巨大的,但工作人员的警示却换来外方的强硬抵触。
“我们的装置绝对不可能有问题!”外方态度坚决地说着,并企图歪曲事实,不承认缺陷,但他们的算盘打错了。看似清瘦的张元榕没有继续和他们口头纠缠,而是与检测人员采取过硬的检验技术,将一纸铁证般的数据摆到他们面前。
事实当前,再多的辩解也显得无力。外方最终承认了检测结果并对设备进行了全面返修,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利益。
张元榕常年奔波在检验一线,抓调研、找问题,深入研究、探索检验管理、安全保障和服务企业的办法、对策和思路。他善于发现问题,遇到困难从不轻易放弃。电视剧《亮剑》播出时,大家称他是福建特检的“李云龙”,他笑着说:“为了特种设备的运行安全,就是要敢于‘亮剑’。”
2008年,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张元榕主持推行了具有首创性意义的“电梯安全管理七项新举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电梯安全管理的监督服务体系,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推广。这些新举措有效减少了电梯困人事故的发生,大幅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新举措实施过程中,张元榕组织带领有关人员在全省5000多家电梯使用单位和160多个小区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在50多个小区开展了调研,一次一次的督导,数十次的故障协调处理,他的家人说:“节假日都没怎么见他在家过,即使在家也是在打电话,想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情。”
福建特检院的员工私下里称张元榕为“老板”,在特检院2007年组建和加速发展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感受到了创业者的艰辛和压力,也感受到了团结拼搏的快乐。有员工说:“敬业是一种人格魅力,有时候我们的确被‘老板’感动了,工作要求也自觉提高了很多。”
让创新升华成信念
建立起一整套服务特种设备安全的新机制;推行“电梯安全管理七项新举措”;在国内质监领域较早创立了特种设备节能中心;完成了对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在用设备检验状况和人员持证情况的“三确认”工作,有效加强了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管理……和张元榕接触稍多的人,很容易被他的创新精神所打动。“创新是特检事业激发活力的必由之路,特检人就是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样的心得不止来自他多年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经验,更来自他对事业的尊重与信念。
他推动建立了福建质监系统首个内部网络学习课堂,聘请专业顾问公司,将各级各类人员所要掌握的知识编入网络课堂,让大家在网络上自学,定期考核,促进素质不断提升。
他在福建质监系统内首推优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将全院硕士、博士、连续2年绩效考核优秀的员工以及典型岗位优秀员工作为第一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试点对象,在专业顾问师的诊断和指导下,明确每个人的发展方向,需要提升和学习的内容,确定各阶段提升目标。
他还推行了国内特种设备领域首个“预就业”培训计划,针对全省特种设备数量增长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刚性需求大的实际,积极联系省内高校,先后与福州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签订了人才“预就业”培养协议,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满足了特种设备事业发展需求……
有段时间,福建电视台天天会播放一组生动活泼的公益动画宣传短片——《电梯安全乘坐“三字经”》,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小朋友的欢迎,这是张元榕为开辟传播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新渠道而精心策划制作的,这次尝试也获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结合国务院“质量和安全年”的要求,他组织实施了全省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安全进万家活动”,组织全院力量,出动了5000多人次,举办了400多场系列宣传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特种设备安全的高度关注。
科技兴检的“排头兵”
张元榕是一位专家型的基层领导干部,在科技兴检的道路上,他更像是一个“排头兵”。他是国家首批22名机电类特种设备高级检验师之一,国家质检总局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索道游乐设施标委会委员,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成员。这些工作背后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艰辛努力,可能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经常跟员工说:“‘科技兴检’绝不是一个口号,每个人都要以身作则,从事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没有过硬的技术能力是绝对不行的。”为此,他将“科技兴检”的要求固化成为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出台了一整套科技创新激励办法,从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手,全方位推动科技工作,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他将科技研发与检验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解决特种设备重大技术问题。近几年来,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与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组织编制了250多份技术文件,主持编写了6个地方标准。编制的《矿山用桅杆起重机》福建省地方标准,为福建省矿用桅杆起重机的生产、检验和监管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福建省几千家企业、两万多台在用矿用桅杆起重机由于有标可依得以有效整治,既有效减少了安全隐患,又避免了这两万多台设备被全部报废,为企业节约了几千万元的资金。
他主持研究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科技项目“场(厂)车检测技术研究及场(厂)车综合检测分析系统研发”项目及其产品通过总局科技司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项目综合技术性能国内领先,项目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张元榕正在主持研发的总局立项项目共3项,其中科技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特种设备移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研发一部具有实时灾害监测、设备快速检测,不间断通信和导航能力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救援指挥车,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快速确定救援方案,开展指挥协调,防止事故扩大,意义重大。
锐意进取,不畏艰辛,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坚持为特种设备安全“亮剑”,为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尽一份力,这是张元榕的努力方向,也是他一直坚持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