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质量高层论坛部分观点集锦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
痛下决心解决问题
质量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整体实力的综合反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质量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任重而道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维护产品质量安全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质量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质量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的经济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我们必须惊醒,痛下决心,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这是维护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也要以质量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以人为本,惠及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
切实维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当前,我国质量振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大装备、产品整机质量与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原材料实物质量已接近国际水平,主要原材料行业的高技术含量、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一些重要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食品工业装备水平、加工技术、安全、质量保障能力也在稳步提升。中国制造家用电器、空调冰箱等11类家用电器的产量均列世界首位,总体质量水平接近和达到了国际水平。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质量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意义重大。我国目前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产品质量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一些产品还存在着质量不高、可靠性差、质量损失严重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通过质量振兴推动国家振兴和民族的复兴,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家,在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在不断限制我国贸易正常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必须深入推进质量振兴、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强宏观质量管理,促进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国家要加快制定《质量发展纲要》,明确2011年-2020年的国家质量工作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质量振兴的领导作用,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责任,充分发挥领导、综合和协调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加快质量法律法规的制、修订速度,加快提高计量标准水平,完善国家计量体系、国家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监管体系。制定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规划、建设标准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营造大质量的工作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
高质量的生产能拉动消费
首先,加强产品质量建设是开拓市场、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没有消费就没有发展,高质量的生产能够刺激消费、引导消费、拉动消费,能够动员消费者购买商品才是发展。做质量工作的同志,应该更加主动去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消极被动应付。
其次,加强产品质量建设是加快结构调整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应有之意。在金融危机中,去年下半年,甚至到今年上半年,有不少企业减产、停产、歇业,甚至破产。但同时有更多企业,它们面对着困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减少。很多企业,包括大企业、小企业,因为产品在市场上有位置,产品质量好,即使消费需求下降,可市场份额并没有减少。而生产“大路货”,特别是质量不高的产品,在社会需求旺盛的时候能卖出去,当需求下降的时候,它的产品就没有人买,必须要关门,甚至要破产。原因之一就在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因此,加强产品质量建设,要靠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创新。要有新品种,靠节能降耗、减排除污、综合利用以降低成本,在价格下跌的时候,成本可以经受住市场的考验,降得起价,市场才能好。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
提高央企质量管理水平
加强中央企业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性任务。从中央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们要积极引导中央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央企业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大力开展品牌设计、品牌开发、品牌推广、品牌管理等工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一些重要的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第二,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掌握和取得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中央企业要积极参与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标准、优势产业标准的研究制定,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各类活动,建立国际标准的跟踪机制,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努力取得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第三,加大质量工作的考核,推动质量管理上台阶、上水平。中央企业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考核,在企业内部的考核办法中,将质量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引导企业广大员工更加重视质量水平的提高,对为质量提升做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奖励,对造成质量水平下降和让企业形象受损的员工,要给予处罚。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王瑞生:
职工技能水平决定了质量水平
全国总工会历来非常重视质量和发展问题,是质量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参与者。多年来,各级工会始终坚持把质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组织动员职工广泛开展创新、创先、创优立功竞赛,职工素质提升、班组建设、安全生产竞赛等工作。
无论是生产产品的制造业,还是提供无形产品的服务业,都必须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抓好质量工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未来,工会将进一步做好质量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把质量工作与竞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质量工作融入到竞赛、贯穿到竞赛中去,做到抓质量保增长、抓质量促发展,为国家经济工作目标的实现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