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试论质量兴省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

2009-12-24 09:56: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党和政府对质量问题非常重视,先后就加强和改进质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广大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等各领域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振兴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选择。

    

    质量兴省是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提高质量整体水平为目标的质量振兴战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渐突出。

    首先,质量振兴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求。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主要依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和第一、二步目标。但这种方式无力支撑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据统计,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而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15%,钢材占30%,水泥占54%。长此以往,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在我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质量振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现实途径,通过把有限的生产要素投入到质量效益高的产业和企业中,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出,能够逐步实现由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方式转变。

    其次,质量振兴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的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好”和“快”就是讲的“质”和“量”的问题,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就是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实现质量和速度相协调的发展。由此可见,质量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质量振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吃穿住行样样都与质量息息相关,质量安全是人民生活安全的基础。只有深入推进质量振兴,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不断提升和保障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才能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实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第三,质量振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已成为抢占市场先机、争夺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温州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质量兴市”的区域质量振兴战略,靠质量提升价值,靠质量竞争市场,靠质量树立品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随着我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程度不断加深,质量效益型作为企业内涵型效益模式,不仅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可以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弊端。在世贸体系的框架下,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已基本消除,但以质量、环保为代表的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因此,质量振兴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质量事故频繁发生,质量总体水平亟待提高,全方位、深层次的质量振兴任重道远。产品质量领域,出现了三鹿婴幼儿奶粉等事件;工程质量领域,垮桥、垮楼、垮路时有发生;环境质量领域,陕西凤翔血铅事件,南京玄武湖、云南滇池、无锡太湖蓝藻的集中爆发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服务质量领域,中消协公布的《2008年全国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分析》显示,服务投诉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8年服务类投诉占到总投诉量的25.3%,电信、金融等服务质量问题突出。各领域、多频次的质量问题揭示出一条基本规律:要解决经济社会领域各个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单靠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力量无能为力,必须从系统的、战略的层面入手,全方位地解决质量方面的各类深层次问题。

    

    质量兴省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规律

    按照ISO9000:2000标准,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任何事物都可以有一组固有的特性以满足某个特定对象的一个或若干个要求。事物是无所不包的,特定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以,质量是一个广义的大质量的概念。由此出发,质量兴省也是一个广义的质量振兴概念,既包括产品、工程、服务等微观领域的质量振兴,也包括环境、金融、文化等其它领域的质量振兴。

    质量兴省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性战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持久性强。准确把握其内涵实质和基本规律,对科学有效地推进质量兴省战略十分重要。近年来,海南、山西等省级政府率先实施了质量兴省战略,提出了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手段,全国各省也在积极探索以质量兴省为切入点,推进省域质量振兴。综合研究各地的实践经验,本文尝试性地对“质量兴省”给出这样一个概念:即“质量兴省”是指在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各部门各行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各种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全社会的质量总体水平,进而形成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区域发展竞争力,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模式。理解这个概念要着眼于以下两点:

    首先,质量兴省是质量振兴的一种实践模式。政府担负组织领导、制定政策、出台措施等职责,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质量振兴;部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相关组织各负其责,共同参与,努力推动各领域质量振兴;以企业为主的社会组织是质量兴省的主体,只有它们质量总体水平提高了,才可能实现全面的质量振兴。

    其次,这个概念揭示出质量是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本要素,比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具体质量要素形成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质量、环境质量、教育质量等质量要素形成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等等。质量兴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激活和强化方方面面的质量要素,提升质量总体水平,支撑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质量兴省又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对发展的影响不是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问题,它具有全局性和决定性。

    质量兴省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质量优先为基本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离开质量的支撑,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便无从体现。质量为先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切实发挥质量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础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以质取胜为核心内容。通过质量意识、质量管理、科技创新、打假扶优等各方面的提高,全面提升质量总体水平。以质量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把质量作为区域的形象代表,区域核心竞争力反过来又促进本地质量水平持续提高。通过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3)质量水平为评价标准。一个区域的发展,不仅在发展速度上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教育质量、经济运行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等质量水平,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反映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

    (4)科学发展为最终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构想,质量兴省是以省域为范围、以质量为抓手,支撑和带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发展战略,质量兴省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质量兴省与科学发展的目标高度一致。

    质量兴省不仅在内涵上具有多重的本质属性,而且在外延上还具有多维的构成要素,其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质量政策是推动质量振兴重要的制度性保障。质量政策支撑体系的形成依赖于质量法规制度、质量管理政策、质量技术规范的建立和完善。质量法律法规是对质量主体的基本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质量管理政策是对质量行为的引导和协调,激励质量进步,追求质量卓越。质量技术规范是各行各业的质量技术规定,在整个质量政策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2)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保障质量兴省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实施质量兴省应成立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质量兴省领导组,有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成员应包括与质量兴省有关的全体相关部门,并定期召开领导组会议,形成领导有力、沟通顺畅、反应及时、持之以恒的组织领导机制。

    (3)明确的目标责任体系。建立目标责任体系是增强质量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措施。质量兴省目标责任体系应包括省政府与省级各职能部门、省与各地市政府、以及地市与下级机构三方面内容。省级各部门和各地市政府的目标责任,分别从行业、职能和产业结构、历史区域两个范畴明确质量振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责任,从纵深和横向两个角度推动质量兴省实施。

    (4)有效的措施推进体系。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是质量兴省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不同区域由于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应分别制定符合各自实际的具体措施。推进措施应该根据质量兴省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不断完善。要注重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切入准确,推动有力。

    (5)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是落实质量兴省目标责任的保障。考核评价体系包括明确的考核评价对象,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法、科学的考核评价细则,有力的奖励惩戒机制等内容。考核评价要坚持科学、公正、客观、公平的原则,目的是促进被考核对象提高质量意识,树立以质取胜理念,改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确保质量兴省各项目标得以实现。

    (6)科学的技术保障体系。质量技术实力是质量兴省的基本推动力。质量技术保障体系包括质量技术人才培养和质量技术机构建设两个方面。培养质量技术人才是要造就一支热爱质量事业、精通质量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技术机构是要通过提高技术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建立重点突出、技术先进、优势互补的质量技术机构网络和运行体系,为质量兴省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质量兴省是一个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它是通过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质量总体水平是一个区域全部质量活动效果的集中体现,要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提高和突破,必然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量兴省同样也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局部向全局,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因此,质量振兴的过程原则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质量立省阶段和质量兴省阶段。

    质量立省阶段主要是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提升质量水平,使质量能达到并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基础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任务,建立一个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质量基础。这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社会中各种组织的质量活动从无序到有序,从落后到进步,从拖累发展到支撑发展的转变。在质量立省阶段,质量还只能作为发展的对象,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质量兴省是建立在质量基础牢固、质量水平较高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一阶段,质量不仅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同时更是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牵引机和加速器。或者说,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依靠质量这台引擎来推动,质量不仅是发展的基础,更是发展的动力。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质量进步、质量创新带动社会中各种组织的发展。

    质量立省是质量兴省的基础和保障,质量兴省是质量立省的跨越和提升。因此,可以说,质量振兴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过程,质量立省阶段包含质量创新的成分,质量兴省阶段也需要持续夯实质量基础,二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这在客观上也反映了质量兴省的基本发展规律。

    为更好地把握质量兴省的发展规律,把质量兴省战略引向深入,要重视和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1)小质量与大质量的关系。狭义上讲,小质量是指生产领域产品的质量,是指提供给顾客的产品质量,是生产的最终结果。大质量是指由设计质量-管理质量-工艺质量-人员质量-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共同组成的质量链,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广义上讲,小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大质量除以上三类外还包括环境质量、教育质量、法制质量、经济运行质量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质量。人们对质量的认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小质量已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大质量还不为人们所了解和重视。小质量是大质量的基础,但大质量不仅影响着小质量,同时对全局更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

    (2)软质量与硬质量的关系。恰如计算机系统中软件与硬件的相互关联,质量活动作为一个大系统,有的部分起着软件的作用,有的部分起着硬件的作用。具体来讲,软质量包括质量方法的改进、质量理论的创新、质量制度的建设、质量文化的形成等不易测量的部分;硬质量包括质量投入、装备水平、实物质量等可测量的部分。在质量振兴的进程中,人们往往关注硬质量而忽视软质量。随着质量进步的不断深入,软质量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将随之深入。良好的质量氛围形成严谨的质量制度,科学的质量理论创造先进的质量方法,强烈的质量意识造就高端的产品质量。硬质量解决的眼前现实的问题,软质量解决的是长远宏观的问题。质量兴省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抓好硬质量的提高,更要通过质量创新、质量进步等前瞻性、全局性的规划和布局,形成质量兴省的大系统。

    (3)质量兴市(县)与质量兴省的关系。温州市率先开展的质量兴市活动,带动和影响了全国上千个市县广泛开展了质量振兴活动。其主要做法是建立和落实政府的质量和打假工作责任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推广和采用先进标准,提高计量检测水平,加强质量监管等措施,推动质量水平稳步提高。质量兴市提供了政府推动质量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已不能满足国家层面质量振兴的要求。与质量兴市相比,质量兴省可以在更高更宽的层面上推动质量振兴,特别是在质量政策的制定、工作运行机制的构建、质量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都使质量振兴远远脱离了被冠以“活动”模式的束缚,实现了制度化、体系化和科学化。从二者关系来看,质量兴市与质量兴省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是基础与系统的关系。质量兴市为质量兴省提供了经验,打牢了基础。质量兴省为质量兴市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创造了氛围和环境。但是,质量兴省不是质量兴市活动的简单叠加,其层次更高,范围更宽,社会影响力更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保障和导向作用更为有效。可以预见,随着质量兴省的深入发展,“质量兴国”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模式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逐步形成。

    

    质量兴省的基本策略和实现途径

    质量兴省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诸系统内部之间、内外部之间各方面的关系。实施质量兴省需要采取正确的基本策略,统一协调、广泛整合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资源。这个基本策略贯穿于质量兴省的整个过程,并对质量兴省的各种具体措施起着统领作用。从总体上看,质量兴省的基本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引导。政府担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在制定政策、加强领导、责任考核等方面为质量兴省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兴省实施方案,建立质量奖励制度,推进构建质量兴省政策体系。要成立专门的质量兴省领导机构,定期召开领导组工作会议,及时解决质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对各部门、各级政府质量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建立质量目标考核责任机制。

    (2)部门协作。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教育质量、环境质量等具体质量领域有关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具体抓好本领域质量水平的提高。综合管理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质量氛围和质量文化的营造。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发挥合力,共同推进质量进步。

    (3)企业为主。质量兴省的主体是以企业为主的各种组织。要提高组织的质量诚信意识,营造独立的质量文化价值体系。要注重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稳步提升质量水平。要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推进组织打造核心竞争力。

    (4)社会参与。质量涉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社会中的每个组织和个人既是质量的享受者,也是质量创造者。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到质量振兴的进程中来,通过质量意识的提升、质量理论的创新、质量方法的改进等多种措施,形成“人人关注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质量立省是质量振兴的初级阶段,基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部分省份还应当是处于这个阶段。实现质量立省的基本途径主要是重点实施以下十项工程:

    (1)质量兴企工程。强化企业在质量立省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业等活动,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将质量经营理念融入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和服务等各个环节,推动管理升级,争创国际国内一流品牌,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2)节能减排工程。以节能减排标准为基础,以计量检测体系为保障,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建立健全技术保障、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和产品,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标准兴农工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网络,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新型现代农业,努力实现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4)质量信用工程。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建立科学、公正的质量信用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构建全省质量信用体系。

    (5)质量安全工程。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加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管,保证药品质量。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扩大质量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加大整治力度。积极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能力。

    (6)市场净化工程。围绕关系全省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大力推进打假责任制的落实,加强构建市场监管信息化网络,维护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7)技术基础工程。通过加大各类技术机构投入,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强检验检测能力,扩展检验检测领域,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夯实技术基础性工作,推进标准战略实施,为质量立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8)安居畅行工程。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通过大力加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为人民群众营造平安、放心的居住环境和畅通、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

    (9)青山绿水工程。以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建立一批林业标准化示范区,提高森林覆盖率。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为重点,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初步建立起节水型农业、工业和城市。以改善大气和水质状况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水平。

    (10)顾客满意工程。提高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广泛开展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形成设施完善、服务规范、游客满意的良好旅游环境。努力提高通信、医疗、商贸等各行业服务质量,使服务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和促进对外开放的窗口。

    质量兴省是质量振兴的高级阶段,达到这个阶段的主要途径是应该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并有新的突破。

    (1)完善的质量制度建设。质量兴省阶段要结合社会各方面质量因素的不同特点,建设体系健全、灵活多样的质量制度,使整个质量活动运行在一个更完善的、更健全的机制之中,以完善的质量制度促进质量振兴。质量制度建设重点包括质量法律制度、质量促进制度、质量监督制度等多方面内容。要统筹制定调整各种质量关系、规范多种质量行为主体的质量法律法规,根据行业、部门的不同要求,出台相应的质量管理规定,构建大质量的质量法律法规体系。要建立长效的质量宣传、教育制度,发挥国家质量奖励制度的激励作用,加大对质量主体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形成全面、灵活的质量促进制度。要提高政府质量监督的效率,建立社会化的质量监督机制,提升全社会的质量诚信水平,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督制度。

    (2)全面的质量技术进步。质量技术进步的重点是加强质量技术机构建设,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提高质量竞争力。要加强对各行各业技术机构的投入力度,提升质量技术机构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科研水平,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技术机构体系。要以质量技术创新为手段,加强科技攻关,解决质量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质量前沿学科研究,为质量进步提供动力。努力提升质量技能水平,对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重点质量问题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对教育、文化等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领域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3)科学的质量管理创新。质量兴省需要把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以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管理的理论要从指导单个质量主体发展到全社会的系统性管理。质量管理不仅是一个组织内部的事情,应将以质量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系统思维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从提升社会这个宏大的组织的质量水平的角度,开展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构建社会质量管理系统。相应地,质量管理的方法研究也要从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控制等向社会质量系统控制方法深入。同时,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要向更深、更具体的层次发展。质量管理要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提出前瞻性、系统性地理论和方法,指导组织质量进步。

    (4)先进的质量文化建构。文化是区域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形成自身的质量文化才能保证质量进步的持久力。质量文化构建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群众质量文化和组织质量文化是其重要的两个方面。群众质量文化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是群众广泛参与实践的文化,是整个质量振兴的基础。组织质量文化是质量文化的主体,对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符合质量兴省战略的价值理念、道德标准、行为习惯体系才能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

    (5)良好的质量氛围营造。质量兴省需要通过质量宣传、质量教育、质量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一切为了质量,为了一切质量”的质量氛围。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质量意识和质量普及知识,在企业、社区定期开展质量专题活动,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要建立持久深入的质量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将质量教育从娃娃抓起,广泛开展质量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人才。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之,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属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紧密关联。同时,质量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尺,标示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质量进步,质量进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质量兴省是我国整体实现质量振兴的运行平台和有效模式。

    (作者单位: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