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体系之一的省社会公共检验检测平台的能力目前还十分不足,明显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总体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质量检验、计量检定及校准能力覆盖率不高,在化学及生物安全、产品物理性能安全、能源、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存在能力空白点;现已开展项目的水平大部分先进性不够,无法满足当今科技进步的要求;具有学科前瞻性的科研试验能力匮乏,无法对政府质量监管及浙江省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同时,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八大科技创新”要求,高技术产业中的“现代通讯”、“集成电路”和“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中的“船舶修造”、“新型输变电设备”和“成套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包括重大装备、专用设备和环保设备)”、资源环境中的“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以及服务业信息化中的“网络智能技术”等方面,检验检测能力基本处于空白。
基于上述因素,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质监局启动了浙江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新基地项目的建设。
项目建设总体思路
项目建设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各方面检测力量的作用,合理规划浙江省检测项目空间布局,明确建设重点,以打造“一流的设施、一流的装备、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的检验检测机构为目标,以产业为依托,以公益性项目为基础,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技术平台,全面提高检验检测项目覆盖率,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项目建设目标及原则
项目建设的目标:计量测试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医疗卫生、贸易结算、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安全防护等领域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总体覆盖率从目前的70%提高到90%以上,将民用三表(电能表、水表、煤气表)、称重传感器、衡器等型式评价实验室建设成与国际接轨和互认的实验室。基本覆盖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导向目录中有检测需求的空白领域,棉花、生丝等天然纤维国家公检实现全面覆盖。建设国内一流的化学分析及生物安全实验室,CB实验室达到具备10大类150个国际标准以上的检测能力,基本满足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电机及电动工具等浙江省主要机电出口产品检测结果国际互认要求,进一步提高纺织品等主要出口产业检测结果国际互认度;食品、建材、电器等涉及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的检测能力、突发事件反应速度和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在建设好国家电能表、纺织服装、化学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同时,积极筹建国家水表、传感器、家电、食品、化工等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项目建设原则:一是利用与建设并举。坚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作用与质监系统自身建设并举的原则,突出项目的公益性,努力实现检测资源的充分共享。注重项目的效益,对检测装备投入大、利用率低的,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及大型知名企业等社会检测装备资源,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一些需求不大,投入较大的项目,还要充分利用长三角检测资源共享优势,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绩效。
二是项目与产业对接。按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导向目录、浙江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全省三大产业带和十大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主要新建和完善科技含量高、前瞻性强和覆盖面广的涉及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电器、纺织、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环境资源、健康安全、服务业信息化等领域的重点检验检测项目。
三是水平与国际接轨。建设具备按国际权威技术标准或规范进行检验检测的能力;检验检测结果能够得到国际权威组织认可,并实现国际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互认;设施和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能跟踪消化吸收相关领域国际前沿检验检测技术,具备较强的检验检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新建与完善同步。一方面,通过现有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改善,添置更新设备,提高检测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扩充和提升现有重点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新建一批政府监管和产业发展急需的计量测试和质量检测项目,填补相关领域空白。新建与完善同步,有利于集中项目建设资源,整体推进项目建设,尽早发挥项目效益。
节能设计及新技术应用
为充分发挥本设计建筑与设备规划整体效果,同时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运行费用,本设计特采用以下节能措施。
1.节能设备规划。采用前沿技术——高效率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80%以上,在目前所有空调形式里为最高。空调系统按区域划分设置以充分满足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要求。具备各区域(综合办公,各实验楼)独立运转的可能。开动所需区域的空调系统以节约运转费用。
采用技术先进、低阻力、效率高、占地小的蜂巢静电吸附过滤装置,大幅降低空调风机扬程,减少风机电耗。
高效率空调设备及风机同时设置变频器使风机能够动态跟踪所需风量的变化需求,水侧均设置电动温控平衡阀门,防止过冷或过热。
稳定的实验室能源需求,可使内燃发电机组设备长时间运行于高能效比区域,且提供了安全的备用电源。设置机房群控系统,设备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便于及时维护及集中管理。
2.屋顶有效保温及绿化。屋顶进行充分保温隔热以及人工绿化以减少屋顶冷负荷进入下部空调区域。与外立面结合的外遮阳设计,有效减少太阳辐射,大幅降低室内空调冷负荷,减少空调设备及电力设备投资与占地空间。
3.自然通风与免费制冷(FreeCooling)。舒适性空调大空间春秋季采用空调机送全新风,顶部排风方式运行,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冷源的依赖,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空调机导入100%室外新风在一定条件下提供免费制冷。
4.沟槽式机械配管系统。采用空调水管道沟槽式机械配管系统加快安装速度,减小了安装劳动强度,易于拆装,连接可靠,实际工程证明技术可行。
5.大温差空调水系统及全热回收系统。加大冷冻水供应,回水温差大幅减少空调水系统输送能耗。采用高热效率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取得最佳的节能效益及环境效益。
6.室内空气品质。新风入口设置于北向无污染区域,新风机组均设置低阻高效吸附灭菌装置,保证新风品质。循环处理的空调机组回风口均设置低阻高效吸附灭菌装置,满足国家公共场所的消毒卫生规范要求,充分保证室内空气品质。
7.中央计费系统。冷热量计量便于客户及时了解用能情况,提高节能意识和节能积极性。采用抗干扰强精确度高的超声波能量表,信号远程传输至中央空调计费终端,集中管理。
(作者单位: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