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请让我来“监视”你?

2009-04-22 17:36:06 中国质量新闻网

   报载,南方一家上档次的幼儿园实施了全程监控,每间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眼,对老师的一举一动,院方和家长可通过屏幕予以“密切关注”。据说,家长普遍感到满意,而老师也表态说,虽然有压力,但还是能够接受的。

    我相信,老师的表态出于被迫。

   几乎是同时,一家现代化养猪场号称完成了全程监控,并向社会郑重宣布:从饲料配方,饲养方式、猪舍卫生到肥猪出圈的状况,一律向社会公开,欢迎任何人随时随地予以监控,并前来参观指导。

    我怀疑,此举有做秀嫌疑。

   把育儿和喂猪两件事连在一起,似有不妥。我只是想说明,现在有一种盲目的理念,仿佛有了电子眼设备,并实施所谓全程监控之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一家一户还好说,全国各行各业都实施监控,成本未免过高,其效果又能怎样?可是,什么事一旦形成潮流,是很难挡得住的。为确保安全,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积极实施“眼睛工程”。如今,难以计数的电子眼密布在市民的头顶,以俯瞰的姿态注视着街头巷尾。某个家伙鬼鬼祟祟,或某位人士的不雅动作,全都收录于电子眼的视野。据说,北京街头的电子眼立了“功”,一年协助警方捉到2000余名罪犯。若论收集证据、震慑犯罪,电子眼功不可没。无庸讳言,还有一种说法,专门监控道路交通违法的电子眼,每只“眼”堪称“创收大户”。在一线城市,繁华地段的每只电子眼一年创收若干万元。

   可是,作为新兴的电子眼消费大国,并没有让人产生太多自豪感,反而给社会带来一丝不安和惶惑。试想在监视下工作或生活,人的心情必然会感到压抑。时间一久,对这种不信任的做法,势必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一位心理学家说,在他的病人当中,已经发现有对电子眼“过敏”的症状。这部分人群走在大街或在商场购物时,对突然出现自己的影像,感到很不舒服。一位患者形容道,仿佛时刻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看,可怕的是,眼睛的后面还有许多眼睛。比如开始提到的幼儿园全程监控,教师刚一训导孩子,或偶尔打个盹儿,家长看到后跑来予以一通指责,让老师的威信往哪儿放?还有,养猪也是一样,每隔10分钟便有一位“观众”打来电话质问:“刚才画面上喂的什么饲料?”或“我看见那头猪有点儿发蔫,是否得了猪瘟?”你解释得过来吗?工作还干不干?

   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大量安装电子眼之际,始作俑者的西方国家却开始采取谨慎的态度。有消息说,英国一些地区的交警部门正在拆除部分用于拍摄汽车超速违规的隐蔽电子眼,此举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电子眼的位置过于隐蔽,一些超速行驶的司机在突然发现电子眼后会采取紧急刹车减速,反而使其成为另一个交通隐患。据英国政府规定,电子眼必须在至少60米处就可以被看到。此外,英国还规定,在最近三年内发生至少4起有死亡或重伤的交通事故的路段(范围在1公里以内)才可以安装电子眼。而英国政府对全国6000部限速电子眼进行检查后发现,他们所安装的很多电子眼都不符合政府的规定,之后便决定将一些不符合规定的电子眼拆除。我还听说,在美国的许多城镇,几乎看不到电子眼的影子。当地居民同样生活的安详而舒适。应该说,安装电子眼是必要的,但要采取克制态度。

   科技再发达,也不可能把电子眼24小时“绑”在社会身上。不分场合,不分工作性质、不分时间段地乱安装,既缺乏对人的起码尊重和信任,也是一种失职——把一切都拜托机器,人的责任心无疑会大大减弱。再说,过份“监视”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很有可能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这些年民间偷窥案件不断发生,像情侣亲热、行人打哈欠等不雅画面不断流到社会上,已经引起不安定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副作用几乎和它的“正作用”一样大。可以断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防盗铁栏和电子眼将越来越少。

    在许多场合和时间,“眼睛”是不可以乱瞟乱瞧的,正如圣人的那句古训:非礼勿视。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