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2009-01-19 17:03:1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制造业质量在竞争中持续增强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2008年12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据悉,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0.99,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1.01,这表明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中,用于衡量质量总体水平和质量提高后劲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指标的得分是84.76和77.21,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1.35和0.66。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动态反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的宏观评价指标,按照一定权重系数,对质量损失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等12个统计指标进行计算而得出的。它的得分范围为60到100之间,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越高,表明质量竞争力越强。借助这个指标,国家质检总局已经连续9年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行了跟踪评价,并从2006年开始对外发布上一年度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2008年的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在各地区、各部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稳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标准与技术水平继续提升,得分是85.92,比2006年提高了1.55。各行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继续提高。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达到9000多亿元,比2006年增长16.43%。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的比重达到17.14%,提高了0.73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烟草制品业等3个行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均达到30%以上。

   二是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得分是85.27,比2006年增长1.43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全国制造业企业拥有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多万张,与2006年相比,获证数量增加了39.79%。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其余28个行业每亿元工业总产值拥有的认证证书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广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与2006年相比,22个行业的质量损失率进一步下降。全年千户重点工业企业的内、外部质量损失合计64亿元,内、外部质量损失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0.28%下降到0.21%。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继续增强。2007年全国制造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得分是76.38,比2006年增长了1.29分。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累计拥有发明专利4.2万多件,比2006年增长50.72%;每十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拥有的发明专利数达到1.9件,上升了0.3件,提升幅度达到18.75%。与2006年相比,所有29个行业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出现了明显增长,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累计超过4万亿元,增长率达到29.78%。22个行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速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成效最为明显,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9.66%。

   四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平均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80亿元,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13.71%。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3个行业的平均产品销售收入超过27亿元,产业集中度远高于其他行业。

    竞争力较强行业有所增加

   从制造业的29个行业来看,20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与2006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超过85的行业(质量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从2006年的1个增加到2个;低于75的行业(质量竞争力较弱的行业)从2006年的5个减少到2个。其中,质量竞争力保持稳步增强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为86.00,比上年提高0.9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85.39,提高1.38;橡胶制品业为84.37,提高1.03;专用设备制造业为84.23,提高2.4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83.57,提高0.5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83.45,提高2.30;通用设备制造业为83.43,提高3.1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81.93,提高1.89;化学纤维制造业为81.23,提高0.65。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来看,与2006年相比,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增长。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和陕西15个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0以上,质量竞争力优势明显。东、中、西部区域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是84.82、78.99和79.00,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1.86、1.81和0.95,东部区域继续保持了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全国领先地位。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内蒙古和广西等省份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两年稳定增长。

    有待改进提高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质量竞争力发展不平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质量发展不平衡,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排名行业首位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领先排名末位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7.01。31个省份中,排名首位的江苏领先排名末位的西藏24.56。东部区域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中部和西部区域的质量竞争力基本持平。

   质量基础保证能力依然薄弱,产品标准、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和生产工艺等质量基础较差。据了解,我国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仍偏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的一般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不足10%,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在工艺技术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自主创新的投入和能力不足,2007年我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仅有0.9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比重,直接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全年制造业企业每十亿元销售收入拥有专利数不足2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明显偏少。

   质量竞争力指数所反映的实质是质量水平与质量的发展能力,也客观地反映出我国一些行业或地区制造业尽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质量水平与发展能力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提高。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既是拉动内需、扩大出口、确保增长的急切需要,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必然要求。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将进一步明确企业质量责任,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加大扶优治劣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只有全国各行业和各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水平普遍提高,我国的整体质量竞争力才会有大的飞跃,这也是建立和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

    相关链接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它包括2个二级指标(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6个三级指标(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和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12个统计指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质量损失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技术改造经费比重、每百万元产值拥有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比重、平均产品销售收入和国际市场销售率)。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