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关于食品小作坊监管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2008-11-21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打好持久战

——关于食品小作坊监管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长久以来,食品小作坊一直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等问题,因此,食品小作坊的监管一直是食品监管的薄弱环节,去年底,质监部门进行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未彻底解决食品小作坊安全监管问题。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食品小作坊安全监管问题一直不能根本解决?今后质检部门将如何加强小作坊监管?

   质检部门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一直未松懈,但安全监管问题一直不能根本解决,监管难、难监管,究其根源主要有如下几种因素:

   其一、不少小作坊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虽然质检部门频频出招,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但得不到彻底执行。不少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即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视肩头所担负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依然说一套做一套,制假制劣现象仍在发生。

   其二、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市场。由于小作坊生产的米、面、油、豆腐、糕点等规模小、设备简陋,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有就近优势,能方便一部分群众生活需要,始终占有一定市场。假设改善环境卫生、提高规模和设备,必将增加成本,不少作坊将丧失低价优势难以运作、经营。因此不管质检部门如何三申五令,少数小作坊业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击战。

   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条规,管理整顿食品小作坊市场,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小作坊监管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我们要打持久战。因此,小作坊监管还是需要各个部门多动脑子、进一步全方位去探索:

   一是发动群众监督。不管哪个城市食品小作坊的数量都是巨大的,数以万计、几十万计。而每个城市质监部门食品监管人员并不多,与小作坊的数量无法成比例。不可能像目前乳制品生产那样驻厂监管,做到100%合格。不可否认,我们的食品监管人员是尽责的,但食品小作坊依然存在监管空档,因此要发动群众这个庞大的力量来与我们一起监管小作坊。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创造一个信息平台(如:市民信息公告栏、食品监管热线、新闻媒体等)及时交流和反馈所掌握的信息。用群众的力量形成正确的市场宏观调控,淘汰较差、较脏、违规违法的不合格食品生产小作坊。

   二是坚决取缔不合格食品小作坊,帮助与支持发展较好、有地方特色的小作坊,与国家发展计划接轨。

   第一,取缔不合格食品小作坊态度要坚决,不能受任何因素干扰。对于较差、较脏、违规违法的小作坊,经过多次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迅速取缔,对待一些监管“钉字户”坚决铲除。不能心慈手软、睁一眼闭一眼,不能受人情关系的影响,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我们要清楚自己肩负的老百姓食品安全的重担。

   第二,紧抓国家2012年全部取消食品小作坊计划的这根指挥棒。全部取消食品小作坊计划不是一棍子把小作坊全部“打”死,而是紧随国家政策,坚决取缔不合格食品小作坊,减少其数量,提高其质量。对大量有地方特色、有发展前景的作坊要帮助他们合并、联盟;帮助他们做大做强;要与他们形成结队帮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支持等等。最终争取在2012年前更多呈现经济力量雄厚、有特色的食品企业。

   目前,在我国,食品小作坊的监管体系已在我们各部门不断探索和不断实践中逐渐完善。当然,它还需要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与社会各界力量团结一致、长抓不懈,齐心合力打好食品小作坊监管这场持久战。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