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激活高“职”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2022-03-09 10:20:50 中国质量报

激活高“职”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建言献策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400万产业工人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到一成,难以满足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这是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质管部副经理钟正菊在全国两会上再次提及的忧心事。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技工院校2423所,在校生近400万人。

一方面是量不少,一方面是质不高。两个“400万”,折射出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职业技能教育面临的尴尬。

钟正菊的关切,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回应:“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一技之长“长”在哪?一技之长怎么“掌”?连日来,如何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以高“职”量培育更多“大国工匠”,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们的热议。

不能让企业“要卖包子得先种麦子”

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的重要支撑。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力军。”但在潜心职业教育发展32年的全国政协委员苏华看来,当下高素质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让很多企业陷入了“要卖包子得先种麦子”的被动局面,尤其是在高端装备、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等的研发生产上。

“从普工到高级技工都供给不足,产业工人转型升‘技’势在必行。”在车间里成长起来的全国政协委员、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深知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她履职4年来提交的11份提案,6份与产业工人相关。今年,她继续呼吁发挥教育培训体系的统筹作用,加强对技能提升需求大的行业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十四五”规划等都已对加强职业教育、提升技能人才水平、培育“大国工匠”等作出诸多部署。

改变职业教育“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人社部印发的《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累计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使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当下,“高级蓝领”愈加吃香、高技能人才成为“香饽饽”,但职业教育却依旧“不温不火”。

“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想说爱你不容易’?”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主要原因就在于“职业教育被长期污名化,被认为是‘失败者的教育’。”胡卫口中“污名化”的案例随处可见——在国外,一门娴熟的技术是就业市场的“入门法宝”;但在国内,职业院校却始终被认为“低人一等”。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要摆脱狭窄于技术和技术上狭窄的困境,让学生既有学头,又有盼头,还有奔头。”胡卫说。

“总体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投入水平远低于普通教育,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掣肘。”全国政协委员韩鲁佳说,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职业教育在诸多方面依然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距,要改变职业教育“叫好不叫座”的现状,让人们对职业教育成为人才成长的“第二赛道”充满期待。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表示,“高质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集中体现之一,要实现高质量,就要改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此来实现职业教育铸匠魂、育匠心、追匠梦的目标。

架好高“职”量发展的“立交桥”

“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当务之急是破除体制障碍。”在胡卫看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表示,要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横向贯通,畅通职业教育升学渠道,亟须打通“断头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提高职业教育地位。

苏华说,要加快消除职业教育是“差生集中营”的偏见,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思想,真正尊重劳动、重视劳动者。

明确定位、深化融合、推进改革、推进普职融通……在全国政协委员金鹏辉看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涉及理念转变、制度创新、体系构建、政策配套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领域各环节有机衔接、同向发力。

“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建立完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畅通产业工人职业上升渠道。”钟正菊建议道。

全国政协委员、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兆认为,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及评价机制,优化技能训练方式和技能提升的机制,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非常重要。

“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也离不开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张恒珍认为,完善职业技工院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张恒珍的建议引发了很多委员的共鸣。韩鲁佳说,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重大改革,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孟丽红也认为,应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中国质量报》【两会·质量话题】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北京消费季“一刻钟品质生活节”拉开 ...

  • 江苏省常州市市民徜徉在“花灯步道” ...

  • 江西省南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春季校园 ...

  • 江苏响水县市场监管局在全县范围内开 ...

  • 2021年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