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品牌授权“一授了之”极易自毁形象

2021-11-16 11:23:36 中国质量报

□ 吴学安

“双十一”期间,不少消费者不断地往购物车里塞东西。然而,北京消费者刘女士日前在网上购买某品牌保暖内衣时发现,在京东等平台有多个旗舰店、专卖店在卖该品牌的衣服,且都说是正品。后来,她了解到,原来该品牌的很多商品是“贴牌”产品。商家一年花几千元钱,就可获得知名品牌商标的使用权,并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使用这些品牌。

(据11月14日中工网) 

在电商平台上,被授权店铺往往以“xx专营店”“xx专卖店”为名,在详情页给商品打上“官方正品”的标签,强调质量有保障。然而,与商家声称的“保证质量”不同的是,获得了品牌方授权的商店所售商品虽带有品牌商标,但有些商品质量不佳,或和品牌直营店所售商品质量存在差距。

如南极人品牌产品曾14次被监管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列入不合格产品名单。除南极人外,同样采取授权模式经营的品牌还有回力鞋、浪莎、花花公子等,而这些知名品牌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样检查中,均曾被查出产品质量不合格。

“万物皆可贴牌”的现象折射出部分品牌商急功近利的心态。曾经,一些品牌依靠早年积累的良好信誉和口碑开展品牌授权,迅速占领市场。对企业来说,商标品牌是宝贵的财富,凝聚着良好品牌信誉、口碑和市场地位。虽说品牌授权是企业扩张路径之一,但关键是如何在授权的同时,继续控制质量。不控制质量,消费者不满意。消费者不管你是贴牌还是代加工,只知道买的是品牌商品。品牌美誉度下降,最后溢价能力越来越低,品牌就越做越烂。

尽管贴牌背后有着不菲的利润空间,但企业切勿因蝇头小利损坏品牌形象,很多知名品牌“没落”,主要是技术转型和品牌意识薄弱两大问题。品牌授权,关键不在于是否收费,而在于授权后是否管理和维护。如果品牌授权后既不管理也不维护,听任老品牌不断蒙尘,那么结果就是害人也害己。一些品牌没有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现代经营理念,导致产品失去竞争力,品牌企业若由贴牌导致品质“缩水”、信誉下降,在仅靠售卖吊牌的惰性中走向僵化,势必难以走得长远。

《中国质量报》【你评我议】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双十一”促销应更注重购物体验感

  •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加大市 ...

  •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抢抓2022 ...

  • 浙江省仙居县不断推进神仙居旅游度假 ...

  • 河南省开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推进食用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