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湖北“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成效凸显

2021-08-05 10:27:46 中国质量报

开展质量提升 促进疫后重振

湖北“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成效凸显

□ 刘年生 姚 鹏 本报记者 张 华

2020年,湖北省市场监管系统聚焦支柱产业,主动作为、担当奋进,深入推进“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全力促进疫后重振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全省投入经费4255万元,开展各类质量提升活动99项,圆满完成“万千百”工程年度任务,服务企业13368家,辅导1018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培育树立116家企业标杆,举办各类培训180场次、18067人次,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各类质量问题3089个,为企业降本增收超过10亿元。

省级示范项目四大新成效凸显带动作用

据介绍,湖北省质量提升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在推进中创新,经过几年实践积累,形成了“紧盯产业、找准问题、设立项目、选好机构、狠抓落实、培育品牌”总体工作格局,总结出“五个一工作法”,即中标机构应对项目实施产生的效益科学合理测算,据实填写一张质量效益测算表;项目启动实施前应在基层现场召开一次专题工作方案部署会,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中标机构应深入产业集群调研,撰写一份产业调研报告;为企业提供一份质量提升建议书;向地方政府提交一份政策咨询报告等经验。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邹贤启(右二)调研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2020年,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实施了26个“万千百”省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中标机构累计投入质量技术专家4240人,服务企业2239家,举办各类培训、现场诊断活动157场次,帮助1591家中小企业培养质量专业人才6675人,解决各类质量问题1422个,创造经济效益52532.46万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助力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效能更加突出。在26个省级示范项目中,有24个是围绕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消费品、特色农产品五大支柱产业开展的,项目数量占比超90%,体现了质量提升行动聚焦和服务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围绕汽车产业,近3年来,湖北省局连续在武汉、十堰、襄阳、荆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安排了质量提升项目,累计服务企业400余家,帮助企业实施了近千项质量改进活动,辅导17家企业开展IATF16949体系认证,培训FEMA、VDA6.3、QSB+等质量专业人员1500余人,每年为企业带来直接利润过亿元。在装备制造领域,聚焦大型装备电机软启动装置、轨道交通、工业磨具、电子机械等地方优势产业集群,辅导企业实施5S现场管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标准比对检测分析50批次,减免费用75万元,帮助企业提高库存周转率和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增加企业利润2370万元。针对疫情带来的群众消费习惯改变,突出加强对食品包装环节的质量辅导提升,对29家小龙虾制品企业的133个标签进行了审核,纠正其中117个标签问题,规避相关批次标签不规范导致的消费索赔和行政处罚风险金额超过1500万元,为夷陵食品包装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整体降低原料报废率1个百分点、新增利润950万元。围绕茶产业等优质农业资源,发挥标准筑基、品牌引领作用,聘请全国行业知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分析水土肥使用效应,因地制宜制定改善方案,提升了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中国质量报》于2020年10月21日头版头条刊发《洪湖莲藕 清甜可口》文章,深入报道项目实施情况,引起广泛关注,一周内给洪湖水生蔬菜企业新增订单金额达1100余万元。结合全省口罩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在仙桃防护物资产业集聚区广泛开展运用国际标准比对检验、标杆企业对标提质、辅导支持企业获取国外认证准入资质等活动,研制《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使用学生口罩》等团体标准,仅10家龙头企业就增加利税达3.75亿元。

市场化引导资源配置作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化理念、项目化运作,是湖北省质量提升工作最大的创新之处。随着社会化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广泛参与质量提升活动,调动的技术支撑资源层次不断提高。襄阳市襄州区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标机构邀请到军工系统的焊接大国工匠、我国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首席焊接专家孙红梅,亲自深入中小企业,手把手传授一线工人焊接工艺技巧。咸宁市聘请刘仲华院士为赤壁市茶产业发展首席科学家和赤壁青砖茶研究院院长,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宜昌市夷陵区食品包装产业集群项目为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求,请来劲牌有限公司质量总经理、包装研发部总监现场把脉问诊。洪湖水生蔬菜产业集群项目请来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蔬菜分会副理事长刘义满,下沉种植生产一线讲授水生蔬菜生产加工质量管理、产业发展趋势、栽培技术等。始终坚持搭建舞台、市场主导,中标机构同台竞技,把最优势、最顶尖、最有特色的资源展示出来,形成了当前湖北省质量提升百舸争流、舍我其谁的奋进态势。

以点带面多级联动质量提升工作体系逐步成熟。质量提升工作的主体是企业,主战场在基层。湖北省局坚持以试点示范项目为引导,调动地方政府部门积极性,各市州参与力度持续加大。据初步统计,2020年度,湖北省内各级地方财政在质量提升方面投入的经费达到3560万元,较2019年的2465万元激增45%,各地市自主开展的质量提升项目达到73个,是省本级的近3倍,质量提升活动下沉产业一线园区成为基本趋势。

武汉市整合发改、经信、科技、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人社、房管、民政、文旅、城建以及群团等众多部门,综合运用标准、法治、信用、市场和多元共治等手段,以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10类产品和物业、物流、养老、旅游等十大服务行业为重点,综合施策,加强监管和改善服务并重,广泛推进“一站式”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在全市城区建立26个质量服务站,服务企业3000多家。2020年11月,清华大学专家组赴武汉实地考察后认为“7年的质量服务成效达到了美国MEP项目和德国STC项目发展用了约15年的水平,并具备了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黄石市围绕质量提升主线,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推动市质强委35个成员单位在各行业开展37项质量提升行动,活动覆盖率超过95%,在各行各业掀起质量提升热潮。

襄阳市以轨道交通产业省级示范项目为突破口,打通科技、经信、发改、人社等部门资源,共同发起《襄阳市智能轨道交通质量提升创新联盟组建方案》,专门预算12万元资金支持集群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训。市人社部门、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拿出专项资金,以每人5000元的补助标准支持开展焊接专业技术工人培训。

荆门市政府高度重视“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质量提升项目,市领导多次深入开展项目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进,并在湖北省局投入经费基础上双倍配套经费,扩大项目覆盖面,让更多企业受惠,在全省开创了新的模式。

鄂州等地参照湖北省局质量提升工作模式,分别投入200余万元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质量提升项目。宜昌、十堰、荆州、孝感、咸宁、随州、仙桃、潜江等地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为探索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积累了经验。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等热点需求,从2020年4月开始,针对农产品集贸市场疫情防控风险的预判,以武汉市新洲区为试点区域,组织省、市、区、镇和责任企业五级部门单位,启动了农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项目,结合集贸市场硬件改造和《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运营管理指南》地方标准要求,提升和完善农贸市场内部运行管理流程,强化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预防管理水平,形成了一整套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农贸市场运行制度规章。武汉市硚口区现代工业设计服务质量提升项目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实际出发,以《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导则》标准草案编制为核心工具,帮助园区企业学习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掌握标准研制的科学流程和具体方法。

结合全省旅游服务业发展新形势,组织开展了武当山特色民宿质量提升项目,编制了《武当山特色民宿服务规范》《武当山特色民宿服务评价规范》,针对各民宿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需求,举办了为期3天6期的培训班,分层次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300人次进行了教育培训。

荆门养老服务业质量提升项目深入45家养老机构,帮助改善396处服务质量问题。

市州项目紧扣产业发展异彩纷呈

武汉市面向汽车零部件、食品、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旅游、商贸物流六大行业开展行业质量提升。通过开展行业质量现状调研、行业质量问题诊断,找准行业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服务。30家食品企业通过解决产品微生物污染、金属异物控制问题,实现疫后正增长达4.9%;2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开展目视化改善、QC项目攻关,企业关键质量指标改进率提升普遍超10%,实现疫后正增长达9.9%;20个旅游景区通过开展服务质量提升,总体日均游客接待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34%,木兰草原等5个景区游客接待总量均超过20万人次。通过质量提升服务为六大行业提升质量效益近亿元,规避质量损失超4000万元。通过持续推动质量提升活动,助推51家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12家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汽车零部件、光电子、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超10%;纺织服装、智能家电、食品相关产品为代表的大众消费品行业抽检合格率提高超过6%,十大服务行业市民满意度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助推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光电子、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产值超千亿,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顾栋材(左一)调研荆门供水质量提升项目

黄石市税务局以“银税互动”为质量提升服务抓手,帮助1169户中小微企业获得8.79亿元贷款支持。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市场监管部门构建省、市、县三级质量提升联动工作体系,创新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开展一次质量诊断、组织一次学习交流、培育一批企业自评师,组建一个专家库”,以省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为龙头,带动实施两个市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和6个县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多层次、合力推动质量提升的方式方法,打出质量提升高效“组合拳”。通过质量提升行动,一批企业和产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远大生科通过实验室共建开展技术攻坚,减少产品杂质形成,提高产品回收率,每年可持续为企业提高效益380万元;全市检测机构2019年度实现收入2.71亿元,近3年年均增速20%。

十堰市安排质量提升资金超千万元,累计投入1.1亿元支持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加快建设。119家规上企业建立并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1000余家企业健全各类质量管理体系并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方法。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大培训“十百千万”工作,举办10场集中培训、深入企业开展100场企业现场培训、培训1000名质量管理(质量、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等)技术骨干、组织一万人次以上一线工人参加培训。

襄阳市推动“一县一品、一区一项目”质量提升活动,大力培育标杆企业。聚焦产业链全程质量管控体系薄弱环节,制定《襄阳市襄州区智能轨道交通产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发挥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金鹰重工等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协调本地配套的总成及零部件制造业,开展供应链质量管理诊断,提供标准、计量、质量信息化服务。针对集群配套中小企业的焊接变形问题,因企施策调整工艺、设计装备,通过新型学徒制和在岗培训方式传授焊接工艺相关知识,帮助企业培养焊接人才,改进企业焊接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经济效益。


质量专家深入天门纺机现场帮扶


襄阳市电机节能控制产业集群质量提升

宜昌市聚焦食品医药包装优势产业质量难点痛点,以稻花香集团为龙头,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对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识别行业发展存在的48项共性质量风险点,提出了200余项改进措施,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带动上下游73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专题培训、现场学习、经验介绍为载体,推动质量技术、服务与质量提升“两融合”,注重提升产品成本控制、知识产权保护、流程优化等方面能力,促进了全产业链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开展质量提升工作,企业的顾客契合度显著提升,产品库存率下降15%,产品缺陷率下降1.2%,全年为企业节约资金共计950万元。

鄂州市成立“质检服务工作队”,深入13家水泥生产企业进行质量诊断,开展原材料比对检验、成品比对检验22批次,举办水泥生产企业质量提升专题讲座,培训水泥行业的企业家、质量负责人、实验室检验人员50余人。

咸宁市结合区域优势传统产业升级,以质量提升促品牌建设,继续实施“两减一增”试点专项试验工作,即农药减施25%,化肥减施25%,平均增产10%,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引导企业开展低氟砖茶制作。通过一系列提升内功的举措,在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赤壁青砖茶”“赤壁米砖茶”公共品牌价值分别达到30.29亿元和13.7亿元。

2020年度质量提升优秀案例

1.武汉经济开发区汽车零部件集群质量提升

2.武汉新洲区集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

3.十堰市张湾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质量提升

4.襄阳市电机节能控制产业集群质量提升

5.宜昌当阳建筑陶瓷产业集群质量提升

6.宜昌夷陵食品医药包装产业质量提升

7.咸宁市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集群质量提升

8.仙桃市防护物资产业质量提升

9.潜江小龙虾食品工业集群质量提升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江苏省海安市雅周镇许家庄村大力发展 ...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万余名“两栖”农 ...

  • 香!甜!玉屏“水果宴”约吗?

  •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切实将“我为群众办 ...

  • 河南省计量院技术援助灾后重建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