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走进上海探寻红色初心印迹纪实

2021-05-20 10:35:59 中国质量报

未来从这里展开

——走进上海探寻红色初心印迹纪实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霍一夫 刘忠学


红色纪念地——石库门 上海市兴业路76号,青砖黛瓦、乌漆木门、红色窗棂的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相聚于寻常巷陌的石库门内,革命的火种在此点燃。百年风华,石库门的那盏灯火最终照亮了中华大地。上海石库门红色地标建筑中共一大会址。陈玉宇 摄


修缮完美的石库门,透着老上海的优雅气质。

远处,百年风华的黄浦江穿城而过,汇入滔滔长江,融入茫茫东海。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如同江水奔流,100年来,红色始终流淌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成为其代代传承的基因。

为什么上海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为什么这座城市既有精致的“绣花精神”,又有大江大河的深厚底蕴?5月12日~15日,中国质量报记者走进上海,探寻初心印迹,重温红色精神,聆听质量故事,感受质量文化。

一盏明灯生生不息

1921年7月23日,上海兴业路76号,石库门住宅的一楼客厅。灯光下,13名与会者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并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光明的力量致远千里。“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硕大的芭蕉,高高的天井。走进上海老渔阳里,平凡的石库门在四周车水马龙的映衬下,静静地诉说着100年前那段历史。

精致的雕花门头、黑漆实木大门、清水平缝砖墙、暗红挂落门窗。推开大门,这里便是南昌路100弄2号(曾经的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你也许不会想到,这里,不仅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也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孵化地,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起地。

在当年陈独秀的会客厅里,有一块醒目的小黑板,上书:“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下面是一把靠背摇椅。那一瞬间,西装革履、特立独行的陈独秀,和一群年轻人谈笑风生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红色革命历史是上海城市的重要文脉。孕育了党组织的老渔阳里、召开中共一大的树德里石库门、见证《共产党宣言》印刷的成裕里……这些在党史中熠熠生辉的地方,如今都是上海最为鲜亮的红色印迹。

红色地标集聚精神力量,也在辐射真理之光。据统计,上海现存各类红色地标600多处,包括旧址、遗址近500处,纪念设施100多处。它们浸润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成就了上海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距离一大纪念馆不远处,是今年3月25日正式启用的黄浦区党建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黄浦党建中心)。

作为一大纪念馆的卫星馆,寸土寸金的黄浦党建中心“螺蛳壳里做道场”。记者在现场看到,楼梯墙面上,“党的早期领导人与黄浦”图片展,诉说着这片城区的红色底蕴和一段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往事。

而在沉浸式体验馆,答对门上设置的党史问题,你就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发生或诞生在黄浦的“首发”“首创”。这里还有一面“拍拍墙”,能带你走进外滩、思南公馆、宝兴里,在交互体验中了解黄浦百姓的心声。

一种精神代代相传

新版黄浦地图上,一个个历史文化地标,犹如一颗颗闪耀的珍珠。

黄浦是党的诞生地所在区。从石库门里的灯光,到解放上海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和悠久绵长的革命文化,构筑了黄浦区丰厚的红色底蕴。

这里有上海规模最大、资本最密集的中央商务区,有上海最知名的旅游地标,每年数百万游客纷至沓来……

大客流是每天的常态。一大会址旁,繁华的新天地商业区人潮如织。不远处,便是位于复兴中路369号的淮海中路市场监督管理所(以下简称淮海中路所)。

“身处党的诞生地,监管任务重、责任大。”作为一大会址党旗下的市场监管所,该所所长黄蕙有着更多的体会。

一大会址及周边游客云集,为了让游客们慕名而来、满意而归,淮海中路所依托专业化设备和科技化手段,加强品质监管。为保障食品安全,该所针对中型以上饭店,推行“明厨亮灶”工程;针对小型餐饮单位,开展标准化建设。经过近3年的努力,辖区内小餐饮基本完成1.0版的改造,65户小餐饮完成2.0版的改造工作。

一大会址周边是繁华的商业地段,优质的商业环境和规范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在此入驻。淮海中路所在监管中对于辖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以雷霆手段震慑不法分子,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该所建立消费维权联络点,同时启动在线调解系统,消费者即使身在异地,也可通过该系统足不出户进行维权。2020年6月,该所在3天内,就妥善解决有关英国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投诉达900件。

一大会址旁,活跃着很多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中,也有我们市场监管人。”黄蕙说,该所有很多年轻党员,工作之余去做志愿者,虽然经历不同,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以良好的形象,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服务,为党的诞生地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在一大会址猎猎飘扬的党旗下,我们加倍珍惜在一大会址旁工作的这份幸运。”黄蕙深有感触地说,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时刻,淮海中路所以一流的标准开展监管服务,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的黄浦区,一方面努力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另一方面,串珠成链,发挥红色地标集成效应,全面提升“黄浦品质”,推动黄浦卓越发展。

据黄浦区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黄浦局)局长傅军介绍,黄浦区是我国自主品牌的发源地,目前拥有老字号企业共113家,占上海市一半以上。其中,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就有96家,创设时间超过100年的有28家,超过300年的有3家,有的还与“红色基因”息息相关。

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老凤祥”品牌,就是其中之一。

老凤祥不仅铸就了民族首饰业金字招牌,而且还有很多红色基因故事——走进老凤祥工厂,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曾二上井冈山。”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凤祥)副董事长杨奕回忆说,1979年初,井冈山会师纪念馆要竖立纪念碑,碑上的铜字需要进行鎏金。这项任务交给谁?纪念碑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思考良久,找到了老凤祥。

半个多月挥汗如雨,鎏金完成后,铜字被运到井冈山安装。老凤祥的精湛工艺和敬业精神,给指挥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5年纪念碑重建需再次鎏金,他们又找到老凤祥。于是,老凤祥“突击队”二上井冈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老凤祥副总经理史亮告诉记者,中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之一的保存者,共产党人张人亚,也曾是一位“老凤祥人”,曾在南京东路老凤祥银楼当学徒。现位于南京东路原店原址的老凤祥银楼总店,于今年被列入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名单。

老字号、老银楼、老牌子、老师傅……穿越了百年时光,老凤祥品牌始终不忘初心,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黄浦局副局长张少辉说,近年来,黄浦局不断优化老字号品牌政策发展环境,正在制定中的新一轮行动计划,也将体现“老字号振兴工程”的重要地位,继续以传承、融合为导向,打造长三角老字号集聚高地。该局联合区科委和财政局,设立“区标准化推进奖励(资助)资金”,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地方等标准的制定,调动各类组织参与标准化试点等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重老字号品牌培育,发挥品牌标杆辐射效应,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动老字号集聚区域质量提升。

一个信念拳拳在心

以占上海市1/5的面积、1/4的人口,贡献了1/3的GDP,浦东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

5月14日的中国(上海)自贸区企业服务中心,人来人往,繁忙有序。记者在这里看到,党员先锋岗旁,活跃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边,工作人员快速地敲击着键盘,让数据跑起来,“一网通办”为创业者打造“铁三角”。

偌大的服务中心,几乎每个窗口都摆放着一个标志牌:“只说YES不说NO。”这是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分局二级高级主办徐敏团队在工作中总结出的管理理念。除了这句话,还有“不设路障设路标”“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等一系列服务“金句”,成为上海自贸区所有窗口工作人员的座右铭。

身着蓝色制服、脸上挂着微笑,坐在记者面前的徐敏,波澜不惊,宛若邻家大姐。

“从1993年参加工作起,我就与企业注册打交道。”28年来,徐敏经历了上海自贸区成立、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证照分离”试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等多项改革试点。

“改掉不合理的,倡导合理变合法。”“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徐敏说,作为窗口服务者,作为市场监管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努力推动改革创新。

在同事的眼里,她是“大厅里每天走得最晚的人”。让每一名创业者梦想开花,是徐敏坚守的信念。把麻烦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企业,不断为企业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徐敏成了企业眼中的“梦想合伙人”。

2018年,“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正式成立。一条飘带连起政府与企业,一颗爱心寓意温暖和阳光——工作室的标识诠释着服务理念。在追求“改革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贴近企业需求、实现精准服务”目标的过程中,一批“徐敏”成长起来,“徐敏的故事”一直在窗口延续。他们,用创新服务跑出“自贸区速度”。

“1993年,注册企业只有3万多家,到现在,市场主体超过40万户。”作为浦东发展的见证者、实践者,徐敏感慨地说:“我们每一个市场监管人,都站在改革的热土上。28年来,虽然一直做着单一的注册工作,但我们一直站在改革的潮头,这个数字让我很骄傲。”

面对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诸多荣誉与光环,她却感谢团队,感恩这个时代:“我的成长与浦东开发开放同步,与时代的巨轮同频共振。我是一朵赶上趟儿的浪花。”

徐敏说:“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得到了太多,享受了太多;作为一名党员,是没有退休的。”

同样,作为浦东发展的亲历者、推动者,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吴伟平至今还记得,1992年他在上海读大学时,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去浦东采访。那时候的浦东,阡陌纵横,农田遍布,浦电路附近有一片玉米地,一脚踩下去,都是泥。而今,随着“浦东模式”“浦东方案”“浦东样板”的不断推出,一座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拥有高端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在太平洋西岸的长江入海口悄然崛起。

从黄浦江边的“烂泥渡”,到世界级金融中心;从上海一隅,到举世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无数奇迹的背后,折射的是像徐敏一样的浦东建设者们用信念和初心践行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精神风貌。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秉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30多年来,浦东这片土地上,诞生了55个“全国第一”。“天赋异禀”的浦东,在创新之路上,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正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上海答卷”。

探寻红色印迹,汲取奋进力量。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日,一辆辆特别的红色巴士,从一大会址开往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从开天辟地的伟大开端,到百年伟业的时代例证,在100分钟里,这辆巴士带领人们体验了百年党史的辉煌历程。

建党百年展芳华,凝心聚力再出发。上海的背后是中国,也是我们这个正在前行的伟大时代。

《中国质量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河北柏乡:哈密瓜飘香富农家

  • 甘肃民乐:3万亩紫皮大蒜喜获丰收

  • 甘肃嘉峪关:高原夏菜采收忙

  • 《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 ...

  • 红火丰收季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