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阿里巴巴集团依托数字化新基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2020-04-13 09:24:49 中国质量报

“危”中寻“机”

阿里巴巴集团依托数字化新基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 本报记者 彭 燮

买不到口罩,上天猫;卖不出农产品,找“爱心助农”;进出小区,刷支付宝“健康码”;线下门店生意不好,去淘宝直播……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借助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数字化转型,为疫情带来的不少棘手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让商家安心卖、消费者放心买

疫情防控期间,暴增的口罩购买需求,让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一罩难求”。商家库存被扫光、工厂产能跟不上、各地交通管制物流受限、假冒伪劣随时可能乘虚而入……这些突然出现的问题,并没有难倒阿里巴巴的“小二”们。

凭借着多年沉淀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阿里巴巴平台治理团队及时上线了针对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的防控策略——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评估筛选正品货源充足且服务能力强的商家,让他们优先发布口罩类商品;对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口罩的商家,处罚后直接拉入黑名单,用技术手段杜绝“换马甲”的可能;对口罩等类目商品加强资质审查,对不实宣传、滥发商品、疑似假冒伪劣等行为从重从严从快处理。仅在疫情防控初期,阿里巴巴平台就拦截、删除了可疑问题口罩链接超过57万个,对外公示永久清退15家涉嫌销售问题口罩店铺。

2月2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外公布 “涉疫跨平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联合多家电商平台企业,通过共享、共用疫情防控期间因哄抬价格、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防疫用品等严重违法行为被平台清退的商户信息,联合防范不法商户跨平台从事违法经营活动,做到“一处清退、处处关店”。这一工作机制的建立,也让率先提出共建问题商家“黑名单”倡议的阿里巴巴深受鼓舞。

全力助推数字化复工复产

阿里巴巴多年积累的数字经济治理能力,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购物需求,也为广大商家复工复产提供了强大助力。数据显示,淘宝2020年3月的日均DAU(日均活跃用户数量)已超去年12月的高点,淘宝天猫的日均订单数环比去年12月增长了1200万单。

阿里巴巴启动“春雷计划”,助力湖北农产品在网络销售。

2月6日,阿里巴巴平台集合天猫、淘宝、聚划算、盒马、饿了么、阿里乡村事业部等,在全国率先推出“爱心助农”计划,并设立10亿“爱心助农基金”。截至3月6日,已帮助全国20个省份的农民售出1396个品类超过9.2万吨的滞销农产品。阿里巴巴充分利用算法技术、人工巡视和商品抽检等方法,上线动态品控监测机制,主动发现并拦截发货率低、品质差的商品;给品质优、售后服务好的商家更多、更好的曝光机会。

今年2月中旬开始,浙江市场监管部门联合阿里巴巴推出了商家“信用修复”计划,对因物流限制等疫情客观因素被影响信誉的商家免责处理,并在平台内进行信用修复。计划让阿里平台上数十万商家,尤其是湖北、浙江温州、浙江台州等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的一些中小经营者,快速恢复店铺的各项经营指标和数据,恢复正常经营。

此外,阿里巴巴还接连推出减免平台商家经营费用等措施,在严控商家经营资质和门槛的同时,为线下商家完成数字化复工复产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2月以来,每天有超过3万经营者上淘宝开新店,淘宝已经成为广大商家数字化复工复产的首选平台。

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突围

2009年3月,阿里巴巴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首次启动扶助中小企业的特别行动“春雷计划”。4月7日,阿里巴巴时隔11年再次启动“春雷计划”,出台外贸升级线上突围、助力外贸开拓内销、打造数字化产业带、智慧网络助农兴农、金融支持“再扶一把”等五大方面16项扶助措施,目标是发挥阿里巴巴数字化能力,帮助中小企业不仅应对眼前的“危”,更要找到面向未来的“机”。

计划启动后,阿里巴巴将依托速卖通、Lazada、天猫海外等平台,实现海外线上“云拓客”;阿里巴巴国际站帮助线下外贸企业搭建线上展馆;联合各地打造地方特色数字化商贸市场和数字化产业带。

为打造数字化产业带,阿里巴巴将打造一批数字化“超级产地名片”:在全国打造1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数字化产业带集群,3年内帮助1000个工厂线上直销产值过亿元;在全国产业带聚集省,每省打造100个淘宝直播产业基地;在全国建设1000个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深入原产地直采,推广原产地农产品品牌。

“我们将充分利用阿里巴巴20年来沉淀的商业力量和技术力量,通过一系列硬核举措,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促进新贸易,同时全力推动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一切必要行动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