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解读2019年汽车售后服务趋向 以客户之声重构汽车服务

2019-12-18 10:22:25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王 辉

12月12日,由车质网和凯睿赛驰咨询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汽车客户之声(VOC+)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上,主办方对过去一年中汽车服务满意度、投诉热点及未来售后服务趋势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发布了乘用车客户缓解指数(CCRI),并对抱怨客户进行了精准画像。来自行业协会、市场研究机构、国内一线汽车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代表一致认为,满足用户需求的极致服务是提升品牌增量的关键。

近九成投诉出现在三包期内

研讨会上,北京车质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兼总编李熙发布了《2019年中国汽车服务问题实名客诉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汽车服务问题主要呈现4个特点:1~11月汽车服务问题投诉量超去年全年,且增速高于同期投诉总量增幅;89%的服务问题投诉出现在“三包期”内;不解决问题、无零配件、疑似设计缺陷排名投诉热点前三位;包括造车新创企业在内,整车企业愈发重视第三方客诉处理的重要性。

投诉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车质网已收到有效投诉量7.9809万宗,已超过2018全年数据,预计全年投诉量有望突破9万宗。

据李熙介绍,今年前11月,车质网收到服务问题投诉量1.7561万宗,较2018年同期增长41.91%,超出2018全年服务问题投诉量3289宗。其中,自主品牌服务问题投诉量高居首位,在9215宗投诉中占同期服务问题投诉量的52.5%。同时,韩系品牌服务问题投诉量冒进,增幅高达近1.9倍。相比同期,唯一投诉同比下降的是日系品牌,可见2019年在服务提升方面或有所改善。具体到投诉地区,前三名分别为广东省、山东省及江苏省,占比之和达26.61%。

这些投诉中,有89%的服务问题投诉出现在车辆购买3年内,即三包期内。其中,购车1年内投诉量超过了总量的一半,占比达55%。从服务问题投诉车辆行驶里程方面来看,90%的服务问题投诉出现在行驶里程6万公里以内,即在三包期内。其中,行驶里程在2万公里内服务问题投诉量占比达57%。

从服务类别角度来看,“服务态度”投诉数占比最大,达5222个。与去年同期相比,“配件争议”问题增幅最大,达到2352个,投诉数增幅高达148.6%。此外,“服务收费”问题投诉数较2018年同期增长近1倍;而“承诺不兑现”问题,同比增幅达到53.4%。

从各国别服务问题类别投诉分析,自主品牌在各项服务类投诉中占比均最高,从各项数据来看,“配件争议”问题投诉占比更高;美系品牌在“服务态度”方面投诉比重偏高,日系在“销售欺诈”方面投诉比重偏高,德系则在“服务收费”方面投诉比重偏高;法系、韩系品牌均在“其他原因”方面投诉比重偏高,其中韩系品牌最为明显。

失效解决机制导致投诉升级

“品牌必须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对话,注重用户在投诉过程中的体验,将投诉控制在内部渠道。”这是凯睿赛驰咨询高级副总裁张越发布《2019中国乘用车客户投诉行为研究报告》时对车企的建议。

《报告》显示,中国乘用车客诉缓解指数CCRI行业平均值为338分,较2018年降低108分;通过对226个城市、18870名用户调查后发现,主机厂客诉回复率持续上升,自主品牌表现最佳,已达到99.4%;一线城市和自主品牌在客户投诉回复率、解决率、撤诉率上都保持领先地位,一周内解决率分别为10.3%和7.6%;“失效的”的投诉解决机制导致客户产生不良投诉体验,是投诉升级的根本原因。厂家回避问题的态度,虽然减少了麻烦的驱动,但把严肃和认真的用户推向进一步的投诉方案。用户投诉解决体验决定了投诉后品牌在用户中的印象;离合器、制动系统投诉首次进入问题严重且紧急的双高区。

报告显示,2019年客户投诉行为主要表现是:网络渠道的使用更趋强化、网络投诉渠道的使用率已经接近4S店,投诉用户对品牌和4S店存在普遍的信任危机和用户维权观念体现成熟和理性。

此外,《报告》认为,影响感知和安全的问题最易引起用户投诉,连续两年位列影响前三,较去年分别增长18.6%、4.0%。

二线城市服务满意度最好

研讨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乘用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售后满意度较2016~2018年均值有所下降;二线城市整体及分项满意度指标均好于一线和三线城市;豪华品牌整体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排名最后;授权体系(4S店)硬件设施满意度较高,维修质量细分指标均未达平均值。凯睿赛驰咨询高级研究总监王冬指出:“4S店仍是最主要的维保渠道,质保期外用户流失加剧。”

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无论是服务设施、服务交付、服务人员,还是服务沟通和维修质量,售后服务满意度较2016~2018年平均值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较自主品牌和豪华品牌,合资品牌授权体系维保比例更好,质保期内授权体系维保率达到94.3%;一线城市授权店的维保比例更好,质保期内维保率达到93.9%,质保期外维保率也达到了69.6%。

仅以“4S店是否通知您去保养”这一条服务沟通为例,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豪华品牌得到保养通知的比例为64.8%,合资品牌为64.7%,自主品牌为53.2%。这表明,无论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客户维系均不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服务设施满意度方面,《报告》显示,维保透明化方面表现整体较佳。而在服务交付满意度整体表现上,服务承诺实现度高、但持续服务不足,豪华品牌更注重用户对店内服务的满意度。而从维修质量满意度整体表现来看,合资品牌配件服务满意度最高,服务设施满意度均高于均值,维修质量满意度均低于均值,豪华品牌满意度最高,自主品牌满意度最低,二线城市满意度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用户维保等待过程中最需要的服务,《报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研。结果显示,无论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手机充电都是用户最需要的服务。

销量滞涨不等于需求下降

车质网发布的《汽车售后服务趋势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市场保有量带来售后服务细分领域的蓝海;销量滞涨不等于需求下降,满足用户需求的极致服务是提升品牌增量的关键;极致服务的核心不仅仅是消费者(外部客户),还应包括企业员工(内部用户);科技的发展将加深人、车、机的交互,售后服务架构面临流程再造。

车质网高级副总裁张炤虎表示,汽车品牌将极致服务作为理念还是工具,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前者将真实地被消费者感知,后者更多地是流于形式,导致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减分项增多,最终影响企业在市场寒冬中“活下去,活得好。”

基于汽车使用环境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报告预测未来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一切围绕用户开展创新,将带来售后服务组织重新梳理;人、车交互智能系统开发,伴随着新模式的逐步成熟,用户咨询智能化成为必要,开发智能化系统成为智能化服务推进的关键,成为现阶段每个车企技术升级工作重点;人、车、机交互,改善售后服务体验。通过人机互联、人车互联方式搜集用户信息,借助于数据分析,基于用户喜好和习惯定制服务或产品信息推送;人、车、生活服务一体化,随着车载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将成为人们生活的“智囊团”。

研讨会上,主办方还揭晓了2019年度中国汽车客户之声各奖项的归属。服务体验创新奖由蔚来汽车独揽;售后服务满意度奖分别由哈弗、东风本田和雷克萨斯夺得;售后服务标杆品牌的获奖者分别是比亚迪汽车、宝骏汽车、长安汽车、长安福特、东风风光、广汽传祺、广汽三菱、汉腾汽车、吉利汽车、凯迪拉克、奇瑞控股捷途、上汽乘用车、上汽斯柯达。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