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向日系车企学习抵御车市寒冬技能

2019-12-11 10:56:39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面对连续十几个月销量下滑的形势,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国内车市寒冬氛围之浓。而且,从汽车市场发展走向和规律看,国内汽车市场经历高速增长之后,目前已经由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当市场边界逐渐清晰起来,即意味着寒冬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到御寒之策挺过这段长冬,成为摆在许多自主品牌车企面前的一道事关生死的必答题。

答案其实并不难找,那些在车市寒冬中保持稳步增长的车企哪里有?最佳答案的提供者,显然是整体表现不俗的日系车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10个月,我国汽车总销量下降了11%,但日系品牌同比却增长了4.3%,超过了欧系、美系、韩系及中国自主品牌。当然,日系品牌中也有成绩较差的,如马自达、斯巴鲁,在国内市场卖得也不好,但丰田、本田、日产这三巨头足够给力,既为日系车撑了门面,也成为自主车企御寒而进的指路牌。

事实上,日系车的市场表现一直都比较稳定,作为可与德系、美系抗衡的一大强势车系,已经树立起自己独特的市场形象。油耗低、品控好、可靠耐用、保值率高等优点,早为市场认可。在全球汽车业持续疲软、油价上涨、环保压力增大、能源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日系车的传统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考虑到我国汽车市场基于整体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进入转型期,消费者日趋理性,汽车市场需求方向客观上与日系车的追求有了更多的重合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日系车的市场销量。可以说,日系车占据了天时地利,如果再拥有更好的人和条件,那就更了不得了。

不过,话说回来,日系车的优势不少,但任何一条都并不好学。比如油耗。在早期低油价时代,美系、德系车都不太关注油耗问题,而把精力花在追求大功率、舒适性等方面。我国汽车产业虽起步较晚,但车企们在研发方向上也并没有往减少油耗上投入太多,而在低端领域打拼本就对油耗要求不高。反观日本车企,它们起步之初就把油耗问题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重点研发。毕竟,日本是一个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研发低油耗的汽车不止是一种消费需求、市场需求,更是一种国家战略。整个民族骨子里的节俭心态及数十年的积累,才成就了其汽车产品低油耗的口碑。

与油耗低一样,可靠性强、保值率高、维保便宜等诸多优点,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其背后的支撑,无一例外都是技术。而拥有先进、稳定、扎实的技术,才是日系车保持市场不败的最大法宝。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日系车的技术表现:与一些噱头十足却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就拿到中国市场上来吸引消费者的新技术相比,日系品牌更新换代车型搭载的技术足够成熟。例如丰田的TNGA全新架构,丰田早在2012年即对外公布,2017年才引入中国,这一技术经过5年发展与验证,已经足够成熟。但技术成熟并不等于落后。比如东风日产,其基于在智能驾驶、智能动力、智能互联三大技术领域的积累,于去年正式引入“日产智行科技”,先后推出了轩逸纯电和第七代天籁,今年又推出了全新逍客和第14代轩逸。智能科技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系品牌车型上。

更能表明日系车重视技术的一个佐证,是其在混动领域的执着。包括我国在内,全球几大汽车市场的主力车企虽都有混动车推出,但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车企那样重视混动车研发。不用说目前稳坐全球混动市场头把交椅的丰田(迄今其混动车销量已经突破1000万辆)其混动技术有多厉害,只看本田研发的离合器混动系统,就知道它们多么在意这个领域了。也正是丰田本田之间的技术竞争,才让日本的油电混动技术走在全球前沿。也正是拥有着全球领先的技术,在市场发展增加混动车需求的时候,日本车企自然会捞走最多的利润。乘联会(CPCA)的数据显示,日系油电混动车今年在我国的销量实现了约30%的增长,达到22万辆以上。咨询公司WAYS的数据则显示,日本混动车占据全球九成以上销量。

在技术研发上不遗余力,再加上日本制造深入骨髓的“匠人精神”,使得日系车拥有了优良的品质资本,树立起积极的品牌形象。美国汽车购买与资讯网Edmunds公布的2018年美国汽车市场汽车品牌忠诚度报告显示,在现有日系车主中,换购时选择欧系、韩系和美系的人仅有4%、7%和7%,而高达83%的车主则会再次选择日系车。这表明日系品牌车主有相当高的忠诚度。

概括言之,日系车的御寒能力并非得益于某一方面,而是来源于其综合实力,且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国自主品牌车企要向日系车企学习,其实也没有捷径,只有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