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辉
11月30日,第16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蓄势谋发展,聚能迎未来”为主题。与会嘉宾就宏观经济形势、汽车产业及进口汽车行业相关政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对汽车产业格局与汽车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对新能源车、整车及二手车出口、智能驾驶等热点领域布局深入探讨研析。
行业的生态链正在恶化
2019年汽车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产销均低于预期,呈明显下滑态势。乘用车产销同比下滑明显,终端销售压力持续加大。商用车表现强于乘用车,呈小幅下滑。
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宏祥指出,汽车全产业链发展仍不乏亮点,坚定信心、适应变化、积极应对变化的企业必将有所作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存量市场,需要盘活存量来拉动新车销售,提高置换率,增加新车与二手车的互动。他认为,2019年整体车市的下行趋势已成定局。一二线市场整体比三四线市场要好;二手车市场销量和销售额都在上涨,好于新车市场;豪华车市场要好于家用车市场。而这些突出的现象也表明中国市场已经进入到了存量市场。同时,他指出,汽车行业的生态链正在恶化,车企应从以产品为导向的销售模式,迅速转型为以用户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将以产定销,转化成以销定产,要重视库存健康程度,要提高运营效率,提高消费者体验,才是车企在市场不好时应该做的努力。”沈进军表示。
市场下行压力在向上游转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预测,2020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下行探底,明年底有望回暖。预计2019年内汽车销量2500万辆左右,2020年销量2250万辆左右,同比下滑10%。2020年,汽车市场下行压力或将向上游转移,厂家压力大于经销商。
面对压力,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处长吴卫建议汽车行业不要仅用产销数量来衡量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还不够成熟,不能以销定产,如果以市场终端的上险数和注册量来看,其实今年比去年下降要小。”他认为真正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终端销量更有参考意义。对于在市场寒冬中苦苦挣扎的车企,他建议大家应通过协同合作来共渡难关。他表示:“过去我们更注重自由竞争,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在竞争中也有开放合作。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团体赛、拉力赛。跨界合作、产业结盟尤为重要,市场主体既要做大做强,也要真诚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成为车企活下去的重要指标,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正式拉开帷幕。2019年汽车产业的压力空前,车市寒冬的同时,车企还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中国车企需要拥抱变革,唯有转型升级。”付于武认为,明年能否走出负增长不是最重要的,车企能否结构性调整,做战略升级才是最重要的。不仅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一样面临压力。
解读汽车行业相关政策
论坛上,与会嘉宾们对汽车产业及进口汽车行业所处的新环境、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热议。
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对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走势进行了讲解;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邱彬将“双积分”实施情况和未来实施举措及工作安排进行分享;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副处长武兴伟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执法成果进行了分享;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规范标准处处长杜宏伟解析了汽车整车进口海关监管情况,并介绍了汽车进口口岸的发展近况;海关总署商品检验司一处调研员胡光伟介绍了进口汽车质量安全监管概况;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三处汽车部部长贾国强分享了汽车认证实施新举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回顾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做了明晰的判断;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处处长伍戈博士重点解读了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去杠杆下的货币金融环境;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提出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平台期,进一步建议汽车厂商应对之策。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