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城市品牌专家常亮认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城市品牌建设

2019-11-05 10:04:04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城市的本质是市,‘市’本义是市场,要有人流、物流、信息流。城好建,市场不容易形成,要减少行政审批,把城市的权力部门市场化,让权力远离资源配置;要激活人的因素,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政府用公平的政策激发市民创造性,会产生无尽的财富,要让市民成为城市建设主体,也是受益主体。”谈及城市的发展,著名城市品牌专家常亮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此说道。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19日,我国共有285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96%的县城超过5万人口,具备一座城市的基本标准。一般而言,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我国将5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此外,遍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虽然人口未能达到设市建制的标准,但由于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工商业比较集中,也属于城市范畴的一种城镇型居民点。

“因此,我国绝大部分县城是城市。出乎意料的是,有许多城市不带‘市’字,县级市市区实体部分是由县城镇形成,县所以能改市,决定因素是县城镇的发达程度,涉及工业产值比重、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等多方具体的经济因素,其实这样并不合适。”《品牌评价 城市》国家标准起草人、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副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常亮认为,县城宜工则工,宜旅则旅,不一定强调工业产值比重。

常亮认为,县域经济如何发展要立足本地特色和优势,放眼市域、省域乃至全国全球,统筹谋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与周边产业配套,参与都市产业分工,共同打造产业集群,一个县集中精力,做专做精一类产业,避免产业同构造成的恶性竞争,实现合作共赢、互补协调发展;县域经济不是单纯的工业经济,而是“四化同步”的发展,重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县域“五位一体”,追求协调、个性、公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重城市品牌建设,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效,从拼投入、拼资源的增长,转向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