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星徽秉持造车初心重新出发
奔驰:寻找未来发展的“指南针”
本报讯 (记者赵 伟)9月5日,梅赛德斯-奔驰携多款首发及上市车型亮相成都车展,进行了一系列重量级的发布和展示:奔驰电动科技品牌EQ旗下首款车型——全新奔驰EQC纯电SUV开启预订,将于11月正式交付;奔驰家族中最大、最豪华的SUV车型——全新奔驰GLS SUV中国首秀;奔驰B级运动旅行车上市,6款S级臻藏版车型恢弘上市,售价为842800元至1692800元;梅赛德斯-AMG首款国产车型——AMG A 35L 4MATIC及其先型特别版开启预售;AMG S65L典藏版上市以及AMG GT家族携3款赛道级高性能跑车上市……奔驰此次参展的项目之多,动作之大,在所有参展厂商中首屈一指。
另外两项消息同样重要。一是今年1~8月,奔驰及smart品牌在华累计交付470890台新车,同比增长3%,创同期销量纪录。显然,大半年以来,奔驰已走在恢复性增长的通道中,尽管豪华车市场的形势已出现微妙变化。
另一则消息是一名高管的到来。刚刚履新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杨铭(Jan Madeja)来华还不到一周,就在成都车展上亮相,完成了他个人在华的“处子秀”。
“中国是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这里的客户群体年轻、充满活力,并极具开创精神,能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度,我倍感荣幸。”喜爱科学技术,对中国的四大发明尤其是指南针有深刻即象的杨铭表示,“中国,就是我的新家,我将与我的同事、经销商合作伙伴们并肩作战,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期待,继续书写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故事。”
说这番话时,扬铭总裁刚参观了成都的武候祠,不知他是否知道祠内的那幅著名的对联。当前奔驰的在华发展,恰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战略、产品、服务、渠道、品牌等等对奔驰在华的运营,突然间有需要“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之感。希望这幅对联对这位“洋”总裁的管理职责有益。
作为全新EQC纯电SUV的限量版车型,创世代1886限量版全球限量发售1886台。作为一台100%的奔驰,EQC严格按照奔驰全球统一制造标准生产,进行了严苛的试验和道路测试。据悉,为了让EQC“千锤百炼”,超过200辆原型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总里程超过450万公里的综合测试,其中在中国进行了超过25万公里的严苛道路测试。该车在NEDC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达415公里,可充分满足当前中国客户的出行需求。
作为奔驰家族中最大、最豪华的SUV车型,奔驰GLS SUV在全球创造了超过55万的累计销量。全新GLS 450 4MATIC车型装备了带48V智能电机的新型直列6缸发动机,最大功率达270千瓦,峰值扭矩为500牛·米,智能电机还可提供额外的16千瓦功率和250牛·米扭矩,配合9速自动变速箱,在提升动力性的同时,实现了节能环保。该车搭载新一代智能全时四驱系统和标配的增强型空气悬架,能轻松应对复杂天气和全路况挑战,同时装备了最新一代驾驶辅助系统,带有拥堵辅助系统、主动式盲点辅助系统和升级的智能领航限距功能,为驾乘者带来更为轻松安全的智能驾驶体验。
本次车展,全新B级运动旅行车的B200动感型及B200时尚型上市,以动感精致的全新设计、更宽敞的乘坐和装载空间,更灵活的操控和智能驾驶体验,陪伴现代年轻家庭,创造无限惊喜,零售价分别为259800元和276800元。
S级轿车自1951年问世以来,历经十代传承,近70年间,始终引领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S级轿车以“引领天下之势”的情怀献礼,S320L,S350L尊贵型和豪华型,S450L和S450L 4MATIC,以及S500L 4MATIC,共6款S级臻藏版车型上市,零售价为842800元至1692800元。
S级轿车臻藏版将更多豪华与舒适配置覆盖近乎全系车型,彰显更为出众的旗舰风范:“Grand Edition”专属标志凸显显赫身份;轮毂尺寸全面升级;而带品牌标志投影的环境照明系统,则以星徽光影照亮登车区域,升级尊崇体验。其中,S350L豪华型臻藏版及以上车型均标配“畅心醒神”功能和前排空调座椅,令驾享体验臻入化境。此外,全系标配先进的远程发动机启动,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人性化体验。
全新AMG A 35L 4MATIC,“起动,即非凡”。全新AMG A 35L 4MATIC及全新AMG A 35L 4MATIC先型特别版在车展期间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400000元-440000元。作为AMG 35系列在中国市场的首款产品及AMG首款国产车型,“中国制造,专属中国”的全新AMG A 35L 4MATIC,以2789毫米的轴距,将极大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舒适性和后排空间的需求。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营销首席运营官段建军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根植产品本源,践行《服务公约》,让我们的客户‘清清爽爽消费、明明白白购车’,力求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本报记者 赵 伟 摄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