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车联网应用要更注重安全

2019-09-04 10:21:03 中国质量报

□ 岳 倩

作为汽车“新四化”的重要落点,智能网联汽车在近几年成为车企争相布局的风口。每逢新车上市,厂商总会郑重宣传自家新车搭载的智能网联系统。特别是在特斯拉之后,一块大屏成了承载许多车企智能网联功能的标配。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大概是车企大肆发力的娱乐和服务功能。

笔者曾参加过一家车企的试驾会,工作人员表示,只要将手机和中控大屏相连接,手机上所有的内容就都可以展示,听音乐什么的都很方便,颇有点儿把汽车变成一个“大手机”的意思。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些车企甚至勾勒出在车上看视频,甚至打一把游戏的场景。这些功能是否是车主的真实需求暂且不论,这些在步行尚是不提倡的操作,难道不影响行车安全吗?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不久前,马自达宣布未来所有新车型上将不再使用大尺寸中控屏幕,仅保留一块小的显示屏,大部分的功能操控将会以实体按键和旋钮实现。对此,马自达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当驾驶员在任何车辆中触及触摸屏界面时,他们会无意中向方向盘施加扭矩,并且车辆会偏离其车道位置。而且,在使用触摸屏时,驾驶员必须看向屏幕,这也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对于这一行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逆潮流的“因噎废食”。是否真的如此,笔者无意讨论。比我国早起步几年的美国车网联领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据了解,在美国的车联网概念里,安全是一切应用的目的。每辆车都会不断“广播”自己的信息,反过来每辆车也都掌握着周围每一辆的信息。系统会自动识别进入视野之外的车辆,并作出自动避让。许多车企也在车载安全方面进行了探索。早在2015年,奔驰就在美国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发布了一款无人驾驶概念车。该车可以向前后车辆传递“慢性”“停止”的信息,并和行人进行交互,当行人想要过马路时,可以向车辆挥手致意,此时汽车不仅可以自动停下。

要想在细分领域中占得先机,还需要精准了解消费者需求,从多元立体的消费需求中抓住重点。日前,德勤有限公司发布的《2019年全球汽车消费者调查》却显示,虽然有93%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汽车网联性支付额外的费用,但出其兴趣点更多聚焦于行车及停车的便利性,与行程或目的地有关的非汽车类产品和服务则排在最末。

不可否认,娱乐是车联网的题中之义。但与娱乐相比,支撑车载安全的车载信息服务、智能驾驶等人机交互系统,似乎应是车联网更为重视的内容。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