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7月,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给本就低迷的车市又添一层阴影。要知道,车市产销持续走低的一年多来,新能源车始终是一大亮点,是拉动车市增长的引擎。
谈到此次负增长的原因,业内人士首先会想到的是地补在6月25日的落幕,这更加固了部分人“这就是一个靠补贴的市场”的直观印象。
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新能源车利润率一直不高。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曾表示,即使在政策与补贴双重支持的背景下,大部分新能源整车利润率只有23%左右,明显低于传统燃油车。随着补贴大幅退坡,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很难盈利。如果无利可图,车企是不是还会造新能源车,这使得下半年车市充满变数。
不过,业内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能够体现未来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仍然向好,该数据显示2019年7月的总电量约为4.70GWh,同比继续增加近四成。美国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总经理亚历山大·玛丽安也做出了积极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电动汽车的总支出将达到2550亿美元(约人民币1.73万亿元)。玛丽安还表示,为了分担更高的投资成本,汽车企业在寻求更多的联盟和合作伙伴。
确实,在电动化成为世界共识的前提下,出现一次下降并不能成为不看好一个行业的理由。经过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达到一定保有量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难免出现增长放缓甚至下降。实际上,今年4月份和5月份,新能源汽车就出现了增长率骤减。
“巧合”的是,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7月遇阻,销量同比下降了近11%。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车的压力还来自于国际油价的下滑。据悉,目前国际油价已经从2018年的75美元峰值,回落至54美元左右,同比下跌近20美元。在补贴退坡所导致的购车成本增加背景下,油价下跌也对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的性价比带来影响。
事实上,在现有政策环境下,许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具有现实需求。在一线汽车限购城市,不乏既有购车欲望又有购车能力的人群,但大部分人获取新能源汽车牌照的机会要大于燃油车,许多年轻人还存在人生第一台车的“刚需”。在共享出行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越来越高,因为对于司机师傅来说,必须要考虑燃油成本,新能源汽车要么更省油,要么用电,最后赚到手的利润会更多。
另外,从政策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仍有几大利好消息:不仅继续免征购置税,各地还陆续推出了公共交通更新计划,例如上海计划2020年出租车电动化率达到80%,北京计划到2020年,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电动车。
其实,虽然中国车市相比前些年较为低迷,但市场体量依旧庞大,新能源汽车企业依旧大有可为。但可惜的是,虽然车企数量看起来众多,但从技术来看,真正能做好车的并不多。里程焦虑、自燃风险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消费者。不可否认的是,政策的大潮退去,将有大批产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先倒下。谁能够最先取得技术上的突破,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谁将成为最后赢家。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