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君子 话品格
——读《君子不器——半部论语品一生》有感
□ 王楚健
近日,笔者翻开张传玖先生的新作《君子不器——半部论语品一生》,感觉其意义非凡。
张传玖推出这本读书笔记形式的散文集,致力于解读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精选出孔子的73句名言,作为73篇的篇目,笔触在释义阐理、说文解字、咬文嚼字的同时,行云流水、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极具助读经典的意义。写作的过程,也是其思想境界循序渐进、步步登高的过程,他在自序中坦言,一开始,以自己家庭传统文化教育为出发点,体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善诱,熏陶渐染,潜移默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己进一步得以正心、修身、悟道、解惑、提炼,逐步演变成系列写作,并与大众广泛交流、分享,赢得更多共鸣,获得更多受众面,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力量。
笔者注意到,这本书中,出现最多的词是“君子”两字。在儒家思想里,君子一词是指品格高尚的人,是孔子理想的人格模式,做人标准。比如,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做到中庸等。《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的句子甚多,正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中,“君子不器”意为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只有有限的用途,囿于一技之长,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博学多闻,具多方面才干,是学贯古今的通才,如此才能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将“君子不器”作为本书的书名,隐喻“士志于道”的内涵,即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远大的理想,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深厚情结。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