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大量新能源车将涌入二手车市场
新能源二手车评估技术行标初稿形成
□ 本报记者 王 辉
记者在7月19日于贵阳召开的中国新能源二手车发展论坛上获悉,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初稿已形成。另外,北京交通大学电池检测实验室主任王占国预测,从2020年起,将有大量的新能源再用车涌入二手车市场。
流通“怪圈”亟待突破
据乘联会数据,在乘用车市场出现增速下跌环境下,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2018年销量105.3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群体正放大,且未来市场发展潜力有待激发。仅今年1~5月新能源乘用车新车销量达44.2万辆,同比增长58%。面对市场上大量的在用新能源汽车,王占国预测,从2020年起,将有大量的新能源再用车涌入二手车市场。
王占国认为,与传统二手车使用年限相比,新能源二手车的使用年限很短,目前4年以内的在用新能源车是市场主流。但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现状并不乐观,出现了卖家不愿卖、车商不愿收、买家不敢买的流通“怪圈”。
很多车商对于销售新能源二手车信心不足,认为风险大。宁波慕尚特斯拉品鉴中心总经理崔添程表示,目前在新能源二手车销售中遇到的问题是:市场保有量太少,交易量少,市场定价难;消费者对国产新能源技术信心不足,大牌车企车型还未正式进入二手车市场;配套设施不健全,充电网络不健全,售后体系不健全;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电池技术发展迅速,新车型更新快,技术升级,价格不变,导致老款二手车价格下降。
针对市场发展瓶颈,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蔡海员认为,目前新能源二手车流通缺少行业、政策等多方面保障。他还指出,因为对新能源二手车知识缺乏经验、缺检测手段、评估难出价难、流通慢怕损失等多种原因,目前二手车商不敢进入新能源二手车市场。
王占国指出,目前进入置换期的新能源车辆还较少,除特斯拉因品牌因素外,其他品牌纯电动汽车的保值率只有25%,插电混动车的保值率略高于纯电动车。造成电动汽车保值率低的原因是,新能源车的评测标准缺失、评估价格体系尚不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即动力电池质量是造成保值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但蔡海员也认为,新能源二手车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政策支持力度大,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支持,鼓励政策。其次是利润空间非常大,做的人少,自然收益就高,希望二手车商争做“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那么,应如何面对新能源二手车市场?蔡海员建议车商,首先是学习知识,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其次,提前布局,早做早受益。另外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调整,技术升级,消费者对市场的需求。
对于行业发展,蔡海员建议行业协会适时建立新能源二手车商联盟组织。他认为,由于新能源二手车商少,不能实现信息、资源、渠道等方面的共享,希望协会经常组织相关论坛,为车商提供学习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跨区域流通;加强新能源二手车发展的基础建设,尽早建立行业标准、行业规范,为车商提供指导、帮助和支持。
标准解决发展瓶颈
残值问题影响消费者新车购买决策。在新能源二手车车价值走向上,电动汽车的残值损失速度是同等内燃机车的两倍。主要影响因素是评估方式不同于传统燃油车、产品换代速度快、用户使用习惯对新能源汽车车况影响较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戴琦说,在新能源二手车的技术鉴定和残值方面国内外目前没有相应的标准,国家制定了检验标准,鉴定评估方面依然是空白。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正在制定中。该标准的制定,是希望对新能源二手车的技术鉴定和评估方法进行相关的规定,目前初稿已形成,8月份将讨论通过第三稿。
该标准对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技术鉴定和评估方法规定了具体要求,分为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评估模型等内容,适用从事新能源二手车残值评估的相关企业进行车辆评估。该标准初步分为:新能源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条件要求、新能源二手车鉴定评估程序、新能源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要求、新能源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经营管理等方面。其中,新能源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要求包括车身外观、电池总成及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总成、电控总成、驾驶舱、启动、路试、底盘及功能性零部件。
戴琦说,与燃油车相同的是,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处置的渠道活跃畅通,这是市场成熟的标志。残值率仍是厂商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客观反映。据了解,目前新能源二手车残值评估受到高度重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成立残值评估课题组。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