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读书会”别成“赶场会”

2019-07-18 08:34:48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许民彤

近年来,图书馆、出版社、书店、媒体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的大大小小读书会,遍布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市阅读氛围日益浓郁。读书会数量激增的同时,也引发业内进一步思考:从量多到质优,读书会还缺什么?读书会如何从“刷存在感”升级到“拥有辨识度”?(新闻见7月8日《文汇报》要闻版“读书会需适当与热点和畅销书保持距离”)

如今,上海市民有个直观感受——在上海,转角就能遇到一个读书会。原本隐伏在密密匝匝书页背后的作家、学人相继登台,通过读书会这一媒介与读者近距离接触。

而眼下,几乎所有出版社、实体书店都在探索打造拥有自身品牌的读书会,或是借助影响力大的平台策划阅读推广。读书会业态整体生机勃勃,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读书会却变身成为商业味十足的图书推销会,为吸引眼球大肆炒作,片面夸大宣传,“阅读”这个核心要素被闹腾的营销活动包装架空了,阅读行为本身或多或少被遮蔽,而一些读者往往舍本逐末,热衷于赶场子,追星般参加读书会。

的确,社会上像这样所谓的“读书会”甚是流行,它们有的拉来几个名人,与会的读者也仅是为一睹名人真容而来,现场还有拍卖活动,阅读倒成了陪衬,难怪有读者说:与其说是来听一场读书分享会,倒不如说是参与一场社交分享,除了现场聆听名人的真言,还可以遇见同业与潜在合作伙伴。在这个读书热逐渐冷却的时代,以读书分享为名的代人读书事业迸发出了新的机会。商界精英们组织的读书会隆重成为其中最炫目的一朵奇葩,是毫不意外的,这是成功学意识形态泛滥的时代后果。

这不禁让人感慨,如今的阅读,已变得越来越时尚化、形式化、商业化乃至行为艺术化,但是,这样的方式是否就能获得真实的阅读呢?而实际上这一切,正在使我们远离阅读的本质,失却了读书的真实精神。

近日,2019上海读书会主题论坛举行,与会中的一些作家、评论家和读书会负责人认为,对读书会一派火热的现象需要冷静思考,阅读不能被“推销”架空,读书会不仅仅是吆喝推销某一本新书,有时甚至需要适当与市场热点和畅销书保持一定距离,尝试引领品质阅读驶向“深水区”。

今日的读书会,当然要面向市场、面向潮流、面向公众,但同时,读书会还需建立起对人文、内容和价值的判断体系,肩负社会文化担当,培育出更多有主见、品位较高的阅读接受者,而这才是一个读书会最重要的文化作用。

在匆忙奔波中,人们很少有时间静心阅读,扪心自问究竟读了多少书、获取了多少精神养料,不少人会一脸茫然。而作为读者,作为成熟的爱书人,则不能为一时潮流所左右,莫让喧嚣遮蔽了求知的初心,不能让阅读异化为纯粹的娱乐消遣,沦为日常生活中雅致的装饰品,乃至成为行为艺术,而失去了求知求美的初心,自我提升的本意。

林语堂说过,阅读是一种纯然的、无功利性的、诗化的阅读,这样的读书境界,称之为艺术。所以,从本质上说,阅读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安静的读书环境,需要一种人文气息浓厚的精神氛围,需要每个人拥有宁静的文化心态。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体化、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并非哪一种流行的“热”、哪一种时尚所促成。只有拥有读书的心灵,才不会因浮躁、喧嚣而心浮气躁,也不会因流行的观念而改变阅读的信念,更不会追赶浪潮,迎合世俗趣味,被读书界的所谓“时尚”“流行”牵着鼻子走。

我们需要阅读风尚,但更需要的是每个人心灵中拥有一颗读书的种子;我们读书的心灵不断强大,才能培养出大环境的读书氛围,才能形成不会消散的精神书香。我们每个人的阅读,根本的是需要一种自觉,是心灵的自觉、精神的自觉、文化的自觉,诸如这种热衷于赶场子、追星般参加读书会式的阅读,是无法获得真正的阅读本质的。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