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让绿色和质量完美融合

2019-07-05 09:24:01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7月1日在大连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三届新领军者年会(2019夏季达沃斯)会场有一个突出特点:到处可见绿色元素。会议中心从建设到装修装饰均严格按照绿色环保要求进行,酒店会场通勤使用纯电动车辆保障,优选绿色食品原材料并使用环保餐具和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容器包装、运输……用达沃斯工作人员的话说,本届年会坚持把绿色理念贯穿于绿色会场、绿色设施、绿色搭建、绿色会务、绿色餐饮、绿色交通等各个方面,让参会嘉宾有回归自然的感受。

本届夏季达沃斯做好绿色文章,既是主办方“办成有新特色、新亮点的国际盛会”的追求,也是当前全球绿色发展潮流的体现。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为时代潮流。随着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绿色发展的任务更加重要而紧迫。

近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例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节能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各行各业向节能环保、绿色发展转型成效显著。但也应看到,仍有不少人对绿色发展认识不到位、行动跟不上。一些地方还在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绿色环保投入不足。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要素至为关键——质量。要想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不仅要下大气力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还要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反映这些“新”字的节能产品的质量。道理很简单,就像2019夏季达沃斯会场所用到的节能环保产品,不管它们有多么高的科技含量,如果没有质量保障,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能未节而身先死,那么它们就难当节能重任,而所谓的“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把好质量关,让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名实相符,将是对整个国家绿色发展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重大考验。

质量要素对于绿色制造的重要性,体现为它既是绿色的基础,也是实现绿色制造的手段。《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设想,就强调了质量的基础性作用。“绿色制造要求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和工艺、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绿色就业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显而易见,质量作为一种前提,是绿色制造须臾难离的。更重要的是,制造本身所追求的精益化、高效化,是质量的本质要求,这与绿色概念中的循环化、集约化节能改造相吻合。因此,质量和绿色融合,将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转型方面产生叠加和倍增效应。

现在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强调质量的基础支撑作用,事实上也基于我国在这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批鼓励引导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绿色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步伐提速,绿色园区建设加快,企业绿色供应链应用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情况还与国外差距较大,尤其是绿色制造技术水平低仍是制约绿色制造最突出的短板。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部分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绿色程度难以量化,缺少持续的基础数据和足够的公开信息支持,导致绿色标准和标识制定认证困难,影响绿色设计、绿色产品推广、绿色评价等工作开展,不利于绿色制造体系构建。

标准和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强化包括标准、认证认可在内的国家质量基础的支撑作用。推进绿色制造当然更需要这样的支撑。所以,加快绿色制造向绿色质造转变,必须重视标准工作,完善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要尽快建立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对现行标准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价,按照绿色和可持续的原则,对原有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制定,并严格实行标准管理。积极参与并主导绿色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中国绿色标准国际化。

《中国制造 2025》提出,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而对于绿色制造而言,质量不只具有生命线的象征意义,还是其实实在在的生命构成和根本。让绿色和质量完美融合,实现从绿色制造到绿色质造,这是经济逻辑,更是生存逻辑。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