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宁一
京城天通苑集贸市场里有一个露天小书摊。摊主写在纸板上的一句话颇引人注意:“阅读改变人生,什么时候阅读都不晚,就怕你从来不阅读。”
摊主是个憨厚的小伙,皮肤晒得黝黑。他给顾客介绍书目时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这意味着他了解这些书的基本内容,至少都浏览过。虽然只是个小摊主,但他优雅的谈吐以及淡定平和的心态,让人感受到读书人的“范儿”。
这也许就是读书起到的效果吧。不能说阅读一定能改变人的命运,但是,有一点已达成共识:阅读一定能提升人的素质修养,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在当下,读书不失为修身养性的手段之一,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对内心的一种修炼,对人格修养的一种完善。“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个人素质和精神境界就会随之提高。朱熹在读到“人人皆可为尧舜”时,高兴地跳起来,坚定了只要读书学习、加强修炼就能成为圣人的信念,于是发愤读书,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告诫学子们做人首先要强调厚德,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增加了内涵,具备了崇高的道德和博大精深的学识,才能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栋梁之材。可见,要成材先修德,而如何才能提高道德修养、成为道德典范呢?读书修身是必经之路。
提倡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已成为时代强音。读书不分早晚,只要想读,什么时候都可以捧起一本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电子产品日趋泛滥、人人都成“低头族”“手机控”的今天,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倘若在地铁里有人捧着一本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那一定会被人视为另类。但我坚信,用手机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无法代替纸质书阅读。因为,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对心灵的按摩。
读书,在孤独忧烦时会带给你快乐;读书,在困顿迷惑时赐给你智慧;读书,在书香中涵养你的气质。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