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浙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06-06 10:01:35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从“生态负担”到“生态红利”

——浙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新华社记者 方问禹 魏一骏

浙江省近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不少浙江企业而言,生态曾经是负担、是成本,如今则是红利、是新增长点。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庆元县,连绵群山的最高峰被称作“百山祖”。近年,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稀有珍贵树种百山祖冷杉,自然萌发了430多株幼苗,让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的专家兴奋不已。

全省森林覆盖率61.17%,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6个……放大电子版中国地图,在东海之滨,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构成浙江省域国土的鲜明底色。

这背后,是久久为功的生态建设行动。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浙江,提前遭遇生态瓶颈,而当地生态建设行动2005年即已启动。

治水、治土、治气、治废,浙江多管齐下,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扩围。

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部署:宁可每年以牺牲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为代价,也要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走进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绍兴市柯桥区“蓝印时尚小镇”,看不到滚滚浓烟、汩汩污水,这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认知。在环境建设行动中,当地痛下决心,关停数以千计的传统印染企业,重组最优秀的印染企业到“蓝印时尚小镇”集中集聚发展。

“阵痛期过后,摆脱环保压力的印染企业发展后劲更足、空间更大。” 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会长、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传海说。

改革带动绍兴纺织行业重焕新生。记者了解到,柯桥区纺织产业的比重从过去的65%变成目前的57%,但是总量和利润继续实现增长。

以消灭“黑臭河”“劣V类水”为攻坚战,浙江省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带来水环境质的提升。2018年,浙江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4.6%,比2017年上升1.8个百分点,全省无劣V类水质断面。

美丽生态变身“经济要素”,改革驱动激发资源价值……在浙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显现。

“美丽生态的价值,看得见、算得清。”浙江百山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星丽列举了直观的例子:因为空气和水质量好,企业洁净车间过滤粉尘、漂浮物、微生物等成本明显降低,水处理环节耗材的使用寿命则延长一倍,每年能节省超过10万元。

走进遂昌县西畈乡举淤口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们感慨,原来门前屋后垃圾成堆,村里蚊子、苍蝇多得不得了,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村里变化“翻天覆地”。举淤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兴说,保护环境如今已是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浙江着力制度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丽水市正在展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开创性探索。2013年,浙江省取消对丽水的GDP和工业总产值考核,丽水就此专注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目前,丽水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协作构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成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