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崇喜
芹像一个女孩的名字,模样也像。
它通身青绿,有长长的腰身,茎脉清晰可见。如果用手折断它翠嫩的茎,晶莹透明的汁液就会自然地流到你的手上。即便是像鸭掌一般的芹菜叶,也是光滑清翠,清鲜凉爽,是北方春天里一个精彩的注脚。
我国芹菜的栽培历史至少有2000余年,笔者查阅史料发现,芹与葵有关。葵是什么?不是一心向阳的葵花,而是很古老的一种菜。在中国最早的葵、韭、瓜、壶(瓠)4种蔬菜中,葵在首位。有书记载,芹是“楚地之葵”。《吕氏春秋》中也这样称赞:“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在诗人徐志摩的散文里,可以读到对芹的描写:“水芹菜的全身都充满了一种特异的芳香,在小池塘抑或是小河旁,那一丛丛矮小的植株却有着诱人的景色,伞形细碎的白花,中空有棱的嫩茎……”烟雨迷蒙的天地间,淡淡的芹香弥漫,芬芳如梦,似雨如云。
早年读《红楼梦》,看到元妃省亲时,贾宝玉曾有一联曰“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便有些奇怪,为什么要写“采摘芹菜的人”?后来与人说起,被狠狠地嘲笑了一番,方才明白读书不求甚解的劣处。采芹是何意呢?原来,科举时代,秀才也被称为“采芹人”。
《诗·鲁颂·泮水》有这样的句子:“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筏筏,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传说泮水之畔的泮宫曾为鲁国的学宫,学子们幸得高中,要在大成门边的泮池采些芹菜插在帽上到孔庙祭拜。后人就将考中秀才入学宫称“入泮”或“采芹”,并且赠芹以示祝贺。 据说,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曾经在曾国藩劝降时写过“曾摘芹香入泮宫,更探佳蕊趁秋风”的诗句,大意是说自己也曾经得意科场。当然,也有人说这首诗是后人的伪作。
与读书人有着密切关系的芹菜,有人却不喜欢。《列子·杨朱》记载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认为芹菜是人间美味,便把它献给了乡豪,可乡豪吃了却并不觉得好吃,结果招致了一顿埋怨。因此,古人在请客之前加上一句“笑纳芹意”以作自谦。《红楼梦》里,甄士隐曾对贾雨村说:“邀兄到敝斋一饮,可不知纳芹意否?”杜甫的“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和李白“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的诗句也有这样的意思。
芹菜有水、旱两种,性能相近,但旱芹香气更浓,又名香芹,入药较佳,故又称药芹。我们经常吃的是水芹。《诗经》中的“薄采其芹”,采的就是水芹。
芹是很平常的一种青蔬,家家户户都会做。芹菜的茎、叶都可以吃,可以凉拌或炒食,与肉片拌炒或是清炒也各具风味。春天雨水多,芹菜长得梗嫩叶鲜,味道最是香脆。夏日的饭桌上,通常会有一道凉拌芹菜。被切成寸许长短、沸水中焯过的它,依旧满目鲜嫩碧绿,清新如小家碧玉,在香干丝、姜丝、蒜蓉、椒丝的陪伴下,绵延不绝香气悠然飘出,令人不禁想起杜甫“饭煮青泥坊底芹”和苏轼“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的诗意。很多青蔬入诗入文,读来都有一份新鲜的泥土芬芳,自然留下不少佳话。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发现此地盛产芹菜,作菜脆嫩味美。此时穷困潦倒而不失豪迈之风的苏东坡灵感顿现,就想起家乡眉州“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便创《蕲芹春鸠脍》菜肴,取斑鸠胸脯肉配以芹菜,从而留下了一道美味、一段佳话和“霁容天在水,春色柳藏桥”美好的诗句。赊酒食粥的曹雪芹最爱吃芹菜,曾经取苏东坡诗情,写下了“泥芽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烩”和“园父初挑雪底芹”,以示心意和古人相通,以慰自己无尽的寂寥。明朝陈继儒的境界就更高了,曾作诗云:“春水渐宽,青青者芹,君且留此,弹余素琴。”满目温婉的春水边,看你簇我拥的芹菜生出一派绿色,能和知己弹琴抒声,何等的快意与散淡?只是如今,这般的境界很多人难以抵达了。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