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石 碓

2019-06-06 09:48:03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董国宾

石碓我并不陌生,老家小院南墙根,常年放置着一个石碓。

石碓,俗称碓窝,由石臼和碓头组成,是以前乡亲们用来给谷物脱壳的家用工具。说起石碓,这名字敦实又憨厚,骨子里有牛一般的硬气与坚韧,一听就是老老实实出力干活的家什。说起做材,一眼也让人看得出来,取自久不枯烂的石块,乡下人用它来捣谷去壳,再合适不过。

石碓如坨,又重如小鼎。这一心一意内中坚实的坨,中间凿出一个“圆窝”来,便是石臼,家乡人最爱说成“石肚”。拿来未脱壳的谷物放入其中,石碓凿成的臼,也便有了妙用。趣说起来,石臼不只为实用,小孩子有事没事随便放些东西进去,趣弄一下也为常事,故石臼乃大人小孩都喜爱。

石臼还有一个搭档,叫碓头。或许老家的石碓用起来简易便捷,与别处有碓杆的石碓有一点差异。

老家临水而居,春有春鸭游水,夏有荷朵吐艳,舍前舍后绿叶交织,鸟鸣嘤嘤。石碓在我家安居,算是找对了栖身之地。我家的石碓邻墙而立,爬上墙的花草迎春怒放,逢夏吐香,白鸡常在墙根啄食,灰喜鹊也跑来逗乐,石碓应该也会欢颜其中。

石,乃硬物,可雕可玩。石块凿空成臼,石碓便成实用之物。这实用之物,在乡下人的时光里,便是充满柔情的硬汉。娘常用石碓捣米去壳,然后下锅煮饭,打小我就对石碓充满好感。岁月中,娘又坐在院子里捣米了,石碓传来的抨击声,闷实而有力,粗响又抓心。正在读唐诗的我往屋外瞅了一眼,然后大声朗读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娘仍在捣米,抨击声好像越来越大,年幼的我摇头晃脑,嗓门也更高了,似乎我与石碓在比赛呢。

石碓,状若半个圆球,底座平整圆实,样子憨厚乖巧,算得上乡下人喜爱之物。我家的石碓小娃娃一般高,只是不爱挪步,喜欢在一个地方踏实地久住下去。早晨的一缕缕阳光照下来,透过格子窗,起床后我第一眼就能看到我家的石碓。石碓蹲坐在院门旁,像个守候家园的卫士。童心未眠的我放学归来,就走过去鼓捣石碓玩。往石臼里灌满水,放上一条纸船,玩够了用小手拍拍我家的小石碓,我们又做了一次好朋友呢。

娘一大早就去庄稼地忙农活,中午一回到家,就把我叫到跟前,指着石碓说:“做人要学石碓,质地坚硬,肚中有物,方可成事。”从此,石碓便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石碓,生于深山,长于乡下。虽成一段过往,却又是一段情怀与难舍。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