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古诗如何写“劳动”

2019-05-09 09:35:54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张朝元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球性的节日,全世界的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财富,从而改变世界,改变生活。其实,早在国际劳动节诞生之前,我国古代的诗人们就写下了不少首脍炙人口的劳动诗篇。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这样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首诗描写了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农民送饭送水的情景。而勤劳的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竭还不觉得酷暑难当,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另一首千年传诵感人至深的劳动诗,这首诗形象鲜明地勾勒出一个烧木炭的老人劳动的艰辛,透过他,我们仿佛看到许多劳动者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淌着辛酸的泪水,让人深思。

最脍炙人口的要属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生动地描写了古代农人们扛着锄头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种出了我们每天三餐的粒粒米饭,其意义在于警示世人,一粥一饭得来不易,千万不要浪费粮食。

明代冯梦龙有诗云:“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这两句诗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夏日农村的劳动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渔民的劳作艰辛吗?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给出了答案:“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捕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诗经》之《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全诗运用“比”的方法,描写伐檀木的劳动者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劳动人们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剥削者们却不种不猎过着优裕的生活,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它的妙处还在于句式长短错落,参差灵活,舒卷自如,十分富于感染力。

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透过短短二十多字,我们不难感受到冶炼工人的辛苦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