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 辉)4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连续两月超越警戒线之后,库存预警指数仍处高位运行。3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5.3%,环比下降8.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位于警戒线之上,经销商压力仍很大。主要是由于增值税下调及部分地区国Ⅴ/国Ⅵ车型切换导致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不佳。再加上经销商季度末为拿返利主动增加库存,经营压力仍然较大。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介绍,虽然3月市场需求开始恢复,但由于经销商主动增加库存和增值税调整带来的消费者观望,使得经营状况并未出现好转。库存预警指数同比呈上升趋势,仍然处于不景气区间。从品牌方面,进口&豪华品牌、合资品牌指数较上月有所下降,而自主品牌指数则居高不下。郎学红表示,虽然库存预警指数整体较高,但是进口&豪华品牌已经接近临界值,品牌分化现象变得愈加明显。
郎学红告诉记者,历经2018年的跌宕起伏后,经销商今年开始启动“熔断机制”,库存达到一定限额就不再增加进货量。“经销商有了严控机制,2019年全年的库存水平会比去年有所下降。”
4月,增值税正式下调,大部分厂商虽积极响应政策,但经销商端实际成交价未变。再加上部分地区7月开始实行国Ⅵ标准,消费者存在观望情绪。此外,在经济压力下行的情况下,消费者大额支出谨慎,购车意愿不高。因此,流通协会预计4月市场将表现平淡,销量相比3月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