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胖头鱼“瘦身”记

2019-03-07 11:25:40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郭 强 沈 洋

春节临近,江西永修县柘林湖的一汪小水湾,2000多公斤胖头鱼被装上专业运输车,送往人们的节日餐桌。

在江西永修县柘林湖,渔民展示养殖的“瘦身鱼”。 郭 强 摄

胖头鱼因头大肥美而得名,是四大家鱼之一。但笔者看到,与市场上常见的不一样,这里的胖头鱼却普遍偏瘦,颜色更黑,肚子更小,鱼鳍清晰可见。

“这些是瘦过身的胖头鱼,业内叫它‘瘦身鱼’。”站在一旁的柘林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培林笑着告诉笔者。

“鱼还要瘦身?”见笔者不解,杨培林继续解释,过去养鱼怎么肥怎么来,但大量投放饲料养出来的鱼口感不好,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在,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瘦身鱼”肉质鲜嫩、口感细滑,自然更受欢迎。

笔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瘦身鱼”被养在一些活水船和网箱内。“鱼儿‘瘦身’的秘诀就在于水质好、吃得少。”杨培林说,柘林湖水质优良、浮游生物少,养殖不允许投放饲料,再加上集中在网箱内,鱼儿吃得少就会瘦下来。

除湖中直接养的外,杨培林也会从外面收购一些鱼投放到这里进行“瘦身”。根据大小不同,“瘦身”过程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技术”含量不低。最初,因瘦不到位,几千公斤地退回来;瘦得过度,运输中整车整车死亡。

杨培林说,经过摸索已基本掌握了“瘦身鱼”养殖技术,眼下急需解决的是如何扩大规模。他们的“瘦身鱼”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的餐馆销售火爆,公司每年几十万公斤的产量供不应求。一年前,一家知名电商平台有意销售他们的“瘦身鱼”,因为产量跟不上,他不得不婉拒。

笔者了解到,通过“瘦身”,这些鱼体重降低20%到30%,价格却翻了一番。“过去,我们卖十几块钱一公斤,现在卖到二三十块钱一公斤。”杨培林说。

在论重量销售的时代,农民为了获得更高收益,必然要在“增肥”上下功夫。而在质量销售时代,品质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和“瘦身鱼”一样,在“中国乌鸡之乡”江西泰和县,林下散养的乌鸡虽然出肉率低,但肉质紧实、口感鲜嫩,一只卖到249元仍大受欢迎;在“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江西万年县,过去靠“抓阄”才能分到户的山区“冷浆田”如今也成了“香饽饽”,其产量虽低,但种出来的大米却卖到50元至100元/公斤。

在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付辉云看来,农产品从“增肥”到“瘦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这也是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方向。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