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文礼
2018年6月,知名影视平台A站受黑客攻击,近千万条用户数据外泄,包含用户ID、用户昵称、加密存储的密码等信息。
2018年10月,国泰航空约940万乘客资料被外泄、430张信用卡号码、86万个护照号码及24.5万个身份证号码泄露。
2018年 11月,万豪国际集团旗下喜达屋酒店客房预订数据库发生信息泄露,约5亿名宾客的个人信息遭泄露,因此被索赔高达125亿美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层出不穷的数据安全泄漏事件给消费者和企业等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长久难以消弭。
在去年提交了《关于加快数据安全立法的建议》提案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今年再次聚焦数据安全领域,提交了《关于加快〈数据安全法〉立法进程》的提案。
“数据安全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最为紧迫的核心问题,且数据安全法立法进程相对滞后,建议加快立法进程,牢牢把握国家数据主权,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连玉明提出的《关于加快数据安全立法》的提案,经公安部商中央网信办后给予了积极答复。对当前数据的重要性及潜在价值日趋显现,由此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与日俱增,并成为大数据时代最为紧迫的核心问题形成高度共识。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大数据领域理论研究的专家,连玉明长期从事数权、数权制度和数权法理论研究以及数权立法体系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他牵头起草了国内第一部数据安全领域的地方立法——《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连续围绕这个主题向大会提交相关提案,就是想全力推动数据安全立法尽快从地方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连玉明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尽管2018年9月《数据安全法》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但从审议议程看却排在第62位,这与数据安全是“最为紧迫的核心问题”的定位很不相符,立法进程相对滞后。必须指出的是,2018年5月欧盟全面实施GDPR,特别是欧盟通过高标准的个人数据保护规范抢占了全球数据保护规则的制定权,进而影响着全球数据立法,同时对欧盟之外的国家数据产业产生巨大的制约效应。这也是必须加快《数据安全法》立法进程的重要原因。
“需要深化数据安全立法的前瞻性研究和在国家层面强化对数据主权的保护。建议以数据安全为切入点加强数据安全立法体系研究和构建,突出数据安全法的地位。”在提案中,连玉明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他认为,针对当前数据安全的严峻形势,应该加紧组织起草《数据安全法(草案)》。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全国人大主导、政府部门协作、专业机构参与的立法机制,健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问题论证咨询机制,最大程度地吸纳数据安全管理者、使用者和服务者参与立法起草工作,探索创新第三方参与立法起草和立法评估的工作模式,提升数据安全立法专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同时,要开展《数据安全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协商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立法协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各方面立法协商工作的沟通协调,切实加强立法知情权的制度保障,切实加强立法协商建议的吸纳和反馈。
“要提早提前纳入审议议程,加快立法进程。”连玉明说,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看,《数据安全法》排在审议议程第62位,应加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力度,攻克数据安全立法的理论难题,特别是在明确数据安全的价值取向、规范数据使用的基本原则、整合碎片化、分散化的数据法条、统一数据安全标准等方面有所突破,强化对数据安全法草案的调查研究和修改完善,依法纳入表决和通过立法程序。
此外,连玉明认为,应该尽早强化《数据安全法》的国际话语权,抢占中国数据安全规则制定权。《数据安全法》应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基本法。以此为基础,强化数据跨境管辖权,守住国家数据主权,牢牢把握数据安全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为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法治化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国质量报》